
圖/朱凱弘攝
文/台商不忽悠
幾乎所有待過或去過大陸的人,都曾經被問過對於台獨或統一看法的問題,而我身邊許多到過台灣旅遊的大陸朋友,在台灣期間最喜歡看得電視節目之一,就是政論節目,甚至還有人會實地跑到一些示威抗議的場合去近身體驗與觀察,只是對於單刀直入的發問,我也跟多數在大陸地區工作的台灣人一樣,只能選擇低調的迴避,畢竟這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可以解釋的問題,加上會問這樣的問題的對象,有時心中早有定見,因此,在回答問題的當下,很可能就像是宣告一場辯論的開始,多數情況下,真理未必「越辯越明」!
當然,這種問題或情況遇多了,仍會有比較熟的朋友或在比較私下的場合中會談起這樣的問題,我應該先說,我沒有任何黨派與明顯的立場傾向,因為,我自認自己尚無能力與智慧能夠全面的回答正樣的問題,但,我自己對於這些發展中的現象與未來可能的情況,仍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或許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其實,我認為不管這個世界如何演變,包括古今中外皆然,其實,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都跟「選擇」兩個字脫不了關係!我跟大陸的朋友提到,也包括台灣的朋友,其實,大家冷靜想想,我們自己小的時候跟現在相比,不管在物質或精神層面上最大的改變,除了明顯可見的吃的比過去好、住的比過去好、開的車比過去好、可以去的地方比過去多這些表象之外,真正最深層的改變,應該是「你」開始有了「選擇」,因為你的生活條件好了,你開始可以選擇今天吃什麼?花多少錢吃飯?去哪裡吃飯?今天吃幾餐?,所以,你從小時候到現在到未來,人在追求的就是一種「選擇」的能力!
試想,我們自己的父執輩,他們難道不願意吃好點?多吃點?其實不然,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能力,而在往後看,看看自己的小孩,你會發現,自己給他們的「選擇」,也遠遠超過你父執輩曾經給過你的「選擇」,例如,你可以讓自己的小孩選擇今天要吃什麼?要買什麼?甚至要不要出國唸書?這樣的改變,在我們自己小孩的身上,會變成一種內化的心態,這會慢慢地變成他們認為與生俱來的一種權利,為了這樣的權利,你或許會不同意,但弔詭的是,他有這種「選擇」的能力,卻恰恰也是你現在正在培養或縱容的一部份,所以,他們的未來,肯定是你無法替他們決定的部分,一如,我們也會對我們父執輩的許多作法產生不滿的情況一樣,所以,我們都難以預料未來的結果是如何?但我們卻可以肯定,每個人對於「選擇」的渴望,只會增不會減!
呼應大家老是討論的各種國際局勢、兩岸現象、政治議題或未來的可能發展,難道就不像我們父執輩、我們自己現在,以及我們正在教小孩的情況天天在演變中嗎?其實,所有一切都只為「選擇」兩字。我們都爭取到了比我們的父執輩們有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們的小孩,也會渴望獲得比我們更多的「選擇」,因此,當每個人爭取的自我「選擇」越多,相對地,對彼此的「包容」也要越多,所謂的包容,當然是不設前提的包容,舉例而言,過去許多人無法為自己的婚姻作主,但現在,你無法替你的小孩婚姻作主,這就是「選擇」(媒妁之言與自由戀愛),「包容」(門當戶對與兩情相悅)隨著時代改變最好的說明。
我的今天,是我過去一連串選擇的結果,但過去我的許多「選擇」,有很多是可想而無力為之的部分,你可以稱為夢想。而今,我比過去更有能力,基於天性,我可以提供給我的小孩有更好的「選擇」,追求夢想的機會,那怕她的夢想,不如我預期,但就是這麼一點改變,我跟她的未來,就開始變得不同!你跟我不也都是如此嗎?
當然,有些朋友聽了我用這麼「生活化」或「不入流」或「簡化」的方式,來說明這麼大的題目,一開始多是「一笑置之」或「不屑一顧」,但當冷靜之後,大家才會發現,會不會是我們自己不經意或被刻意的引導了,把問題複雜化了,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生追求的核心!再者,不管你現在身處在什麼環境之中,別忘了我們都是人的組合,每個人的「選擇」都牽動著另一個人的「選擇」,所有的巨變,都來自於最初不為人留意的改變,只有「改變才是永恆不變」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