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英婷/台北報導
民進黨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將藍天翻成綠地,尤其是桃園一役,國民黨連續執政13年的紀錄,被民進黨「胖周瑜」鄭文燦終結。今年底的地方選舉被視為2020年總統大選前哨戰,也是國民黨存亡關鍵一役,國民黨有輸不得的壓力。但國民黨淪為少數在野黨之後,黨產也被查封,過去「家大業大」的榮景不在,沒有堅強後盾,國民黨要如何「重返執政」?「學民進黨!」上月底在黨內桃園市長初選脫穎而出的國民黨立委陳學聖這麼說。
陳學聖說,他知道鄭文燦很難打,如果好打就不會輪到他出征,但正式提名後,第一次進行的對比民調若僅輸鄭文燦20%左右,將代表他有機會,將以每個月拉近2%民調差距的方式進攻。

▲年底地方選舉,國民黨有著不可輸之壓力。(圖/中央社)
首先,「省錢打法」,依過去國民黨動員費用統計方式,桃園總人口約有210萬人,一人頭以10元為計,選舉初期動員至少得花上2千1百萬元;隨著選舉愈火熱,動員費提高到一人1百元,至少得花上2億1千萬元,「我哪有錢!也沒有募款能力啊!」因此他會打有始以來「最省」選戰。先是造勢活動僅需競選總部成立、競選之夜2場活動就夠了,其餘勤跑友好的議員、里長造勢場「就跑不完了」。再者,文宣也可省下大筆支出,不用花大錢循媒體曝光度,畢竟桃園市長參選人就2個人對決,「誰不認識你」。
再者,一直在黨內權力中心外的陳學聖認為,鄭文燦最不想碰到的對手,其實是他,因為「鄭文燦對我是無可奈何!」陳列舉鄭文燦在此役將面臨「三大變數」,卻有機會成為他的「三大勝算」。

▲中央施政成績恐增添鄭文燦挑戰連任之變數。(圖/中央社)
變數一:中央執政包袱,對民意添加更多不確定
2014年國民黨各地方候選人,受前總統馬英九民調下滑的外溢效應拖累,不僅傳統政治版圖「藍大於綠」的台北、台中及桃園皆被逆轉勝,就連當時最有人氣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對戰匆促披掛上陣的民進黨游錫堃,也僅以2萬多票險勝。不料,政治風水輪流轉,當民進黨掌握執政優勢後,卻也開始面對中央「帶賽」地方的窘境。
鄭文燦雖有近8成民調當護身符,看似連任之路不遠矣,但面對黨中央施政滿意度不斷下滑,反成為他一大包袱。《勞基法》修惡、缺電危機、深澳燃煤廠的再運轉,以及7月正式上路的年金改革,這波民怨危機,尤其在軍公教偏多的桃園市,中央施政成績將增添太多不確定因素。
變數二:社運團體支持成關鍵票,卻如「黑洞」難掌握
陳學聖說,在桃園選民結構,藍綠兩黨都不可能靠自己取得過半票數,在桃園一定得與對方陣營或無黨籍合作才有機會。當中央施政不好,鄭文燦希望以「藍綠和解」為訴求,因此一直以「切香腸」方式,一點一滴地拉攏藍營團體。但年底氛圍若打成「藍綠對決」,藍綠選民各自歸位,鄭文燦就沒有利基。

▲《勞基法》、年金改革加深社會衝突,也激起選民對綠營的不滿。(圖/中央社)
再者,從國民黨3月29日公布桃園市長初選民調可看出,拒表態率逾3成,代表選民還在觀望,也代表票源有「黑洞」,誰都不敢確定這群人的票會流到哪一方。不過,陳學聖認為,這對他而言是加分的,畢竟鄭文燦的支持率已到頂標,「但是我還有努力空間。」
陳學聖表示,就整個大環境來說,勞工、環保、文化等團體對民進黨已感到失望,雖然對國民黨也沒感覺,但對他個人卻是有「私交」。陳學聖說,長期深耘,教育、文化、藝術界對他是有些口碑,尤其年改後已讓原支持民進黨的教師團體稍稍轉向,「這是種選擇!當兩人相比,他們更能信賴我。」因此當社運團體開始做出選擇,即便不去投票,在藍綠歸位後,「對我都是有利。」

▲昔日親綠的社會團體若拒投票,陳學聖認為對他有利。(圖/中央社)
變數三:角色易位,擁有中央知名度是利基?
陳學聖形容這場戰役是「豬牛變色」,鄭文燦是用傳統國民黨的綁樁、綁資源方式去選,因為資源都掌握在他手上。相對地,國民黨這次完全沒有資源,因為連黨產都沒有,所以只能學民進黨過去的招數-「設定議題」。
陳學聖說,他知道很難打,因為鄭文燦給了很多人小惠,但能不能影響到全面,鄭文燦自己也在質疑。「鄭文燦不想跟我打!」陳說,鄭文燦想在全國露出,若不搞置入性行銷就沒辦法,反觀他處於媒體中心-台北,「我的議題能讓媒體願意報導,就有機會和鄭文燦打成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