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一個不留心有時候會導致燒燙傷的發生,除了沖冷水與擦藥膏,選擇合適的傷口敷料也是保護與加速傷口癒合的好方法。如何挑選適合的敷料?專家說,傷口組織液滲出多,就不適合使用紗布,建議以泡棉、水凝膠等敷料,換藥時也比較不痛。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重建整形外科主任彭成康表示,燒燙傷後的傷口以合適的傷口敷料照顧,是保護與加速傷口癒合的最佳選擇。(圖/記者楊晴雯攝)
傷口敷料主要功能為保護傷口免受外界的刺激、促進癒合時間並且降低感染機率。
使用合適的傷口敷料是保護傷口與加速傷口癒合的最佳選擇,目前市售傷口敷料大致可分為「傳統織物敷料」、「合成敷料」及「生物性敷料」三大類。
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吳亭瑤說,傳統敷料主要由植物纖維或礦類物質構成,如紗布、棉墊、油紗布等,為暫時性的覆蓋材料;合成敷料常見材質為PU膜、泡棉、水膠、親水纖維、矽膠膜,適用於較淺層的傷口;生物性敷料,例如自牛、豬等動物組織萃取之膠原蛋白所製備而成的人工真皮等,則適用於較嚴重的燒燙傷。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重建整形外科主任彭成康表示,燒傷面積1%的測量等於五根手指頭加上一個手掌面積大小,小於1%的燒燙傷面積傷口不難癒合,可自行用敷料跟藥膏照顧;如果燒燙傷面積大於1%建議要到醫院治療較安全。
彭成康說,傳統織物敷料,是由棉線編織而成,棉線能夠吸水,但乾掉後拉扯會造成疼痛,換藥時也會造成表皮的傷害,適合比較小型的傷口使用;泡棉、水凝膠、水膠體的吸收力比紗布高,且吸收組織液後不會乾掉,會在傷口上形成膠體,換藥容易移除不會造成黏著、疼痛、可降低對傷口的再次傷害;另吸收性粉末、軟膏、纖維狀的膠體敷料,敷蓋面積較大,也能在傷口形成膠體,且能更填充深部傷口。
燒燙傷發生時,敷料該如何選擇?彭成康建議,可以以傷口滲出液的多寡來選擇合適的敷料,若是較淺層的燒燙傷,由於滲出液較少,通常可以選擇傳統織物敷料或一般合成敷料;針對較深層的燒燙傷,由於滲出液較多,建議選擇由能夠吸附滲出液之內層,搭配防水及隔絕細菌功能外層所製成的合成敷料,以保護傷口並促進傷口癒合。
另外,對於嚴重燒燙傷之傷口,醫生通常會利用生物性敷料提供傷口癒合較佳的環境,之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人工植皮。
吳亭瑤提醒,民眾在自行選購傷口敷料之前善用「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首先要認識什麼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透過簡單的三個步驟,才能確保買到合法的醫療器材並安心使用。
食藥署表示,民眾在使用醫療器材時,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