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位57歲的陳先生平常工作忙碌,曾有過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史,前年8月出現腹部悶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經過腸鏡、胃鏡等一連串檢查後卻還是找不出病因,直到半年後轉往大醫院接受抽血檢查和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竟然是罹患胰臟癌。
收治病患的成大醫院外科部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沈延盛表示,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且症狀與腸胃問題類似,又因位置隱密,所以難被察覺。他提到,像是上腹部悶痛、胃痛的狀況,還有黃疸、長期血糖失控、甚至背痛、偏頭痛等情形,這些都可能是胰臟癌的早期警訊。
除了陳先生的案例外,沈延盛曾在門診遇過患者長期下背疼痛不適,求助復健科治療,病情卻未改善,半年後病情加劇,並出現腹部疼痛症狀,進一步診斷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胰臟癌。

▲胰臟癌早期症狀和腸胃病很像,甚至有背痛、偏頭痛等情形。(圖/Flikr CC授權/作者Michael Sauers/網址http://bit.ly/2fDmOlr)
胰臟癌的好發年齡有兩個高峰期,主要是五十幾歲歲與七十幾歲,但也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喜愛喝酒、抽菸的人罹患胰臟癌風險也會提升;另外,罹患糖尿病達2、3年的人,患胰臟癌風險比一般人要高3倍。
胰臟癌五年存活率約為6%,在所有惡性腫瘤中,長年佔據最低五年存活率的位置,也因此國際外科醫學界稱胰臟癌為「21世紀的頑固堡壘」。
過去轉移性胰臟癌患者接受一線用藥後,存活中位數僅5.5個月,而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若在治療失敗後接續使用新劑型二線藥物,可顯著提高存活期,1年存活率更可提高到26%。
沈延盛表示,胰臟癌的統計中,男性比女性多,可能是與男性接觸菸酒多有關,他提醒,預防胰臟癌應遠離菸酒,飲食要均衡且避免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