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佳萍、黃大衛/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30多歲的婦人長年背痛腳無力,檢查後發現,脊髓神經孔道有很多「條狀陰影」和腫瘤不同,開刀發現竟然是活生生的寄生蟲,最長有20公分,化驗後發現這是「裂頭絛蟲」,常附居在污染水源、淡水魚蝦上,因為婦人長期有生飲水和食用淡水魚生魚片的習慣,也呼籲民眾最好把食物煮熟再食用比較安全!

▲絛蟲生長於淡水魚蝦或汙染水源,恐造成神經系統受損。
生魚片吃下肚,這樣真的安全衛生嗎?高雄一名30多歲的婦人長年背痛腳無力,到醫院檢查發現,脊髓神經孔道有很多條狀陰影,醫師開刀一看,竟然是數不清的寄生蟲!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醫師:「整個充滿不規則的物體,開刀進去後發現那個還會動。」

▲婦人體內的絛蟲最長達20公分。
醫師從婦人核磁共振的影像發現,從腰椎第一節到第五節和尾椎的部分有許多條狀陰影,和腫瘤的圓形陰影明顯不同,開刀後才發現這是「絛蟲」,最長有20公分,很可能是婦人長期生飲水,以及食用淡水魚的生魚片所導致。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醫師:「鑽進神經結構的話,通常都很不好處理,那應該是神經系統破壞,那個沒辦法再幫忙她了。」

▲醫師建議食物煮熟再吃最安全。

▲飲用水也最好煮沸過後再喝。
其實絛蟲是一種寄生蟲,幼蟲常會附居在魚類蛇類身上,像是淡水魚蝦或是被排泄物污染的水源。因此醫生建議,飲用水必須煮沸,淡水魚則是要煮熟,避免生食導致寄生蟲寄居在身體內危害健康,造成蟲蟲危機。(整理:實習編輯陳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