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福部為了落實醫療分級,擬最快從明年1月起,調漲民眾到大醫院看診的健保「門診部分負擔」費用,未來若不是經由轉診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看病,民眾將得多付50~60元;若是透過轉診才到大醫院看病,則有機會最多少繳30元。

▲台灣人喜歡小病也往大醫院跑。(資料照)
我國健保門診部份負擔費用自2005年調漲後,已有11年未曾變更,根據《中國時報》報導,衛福部有意透過價格調漲,鼓勵民眾分級就醫,減少動不動往大醫院跑的情況,預估一年將影響6千萬人。
目前民眾若自行到台大醫院、成大醫院、台中榮總、國泰醫院、林口長庚、奇美、新光、亞東、彰基、花蓮慈濟等20家「醫學中心」看診,門診部分負擔費為360元,明年起擬漲至410~420元;若透過轉診至醫學中心看病,則擬由現行的210元降為180~210元。
若往下拉一級,民眾自己跑到聯合醫院、台北慈濟、沙鹿童綜合醫院、義大醫院、羅東聖母醫院、門諾醫院、台東馬偕等「區域醫院」看病,現行門診部分負擔為240元,明年起擬漲到290~300元;若是透過轉診入院看病,將由現行的140元降為110~140元。
但對於衛福部新方案,民間團體認為效果恐不如預期,因為根據過往經驗及相關研究,大家為追求醫療品質,仍願意多花一點錢跑大醫院,僅初期能達到「落實醫療分級」的效果,久了恐變成「懲罰經濟弱勢民眾」的醫療政策。
延伸閱讀:新聞深一度/手術室變儲藏室 實施健保讓小醫院倒6成
https://goo.gl/Js3i4M

▲醫療分級未落實,健保實施20年竟讓地區醫院倒6成。(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