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做滿1年才能跳槽?職訓專家「觀念早過時」:6大職場建議別聽!

財經中心/蕭宥宸報導

外媒整理職場6大過時建議,可能影響健康職涯發展。(示意圖/資料照)
外媒整理職場6大過時建議,可能影響健康職涯發展。(示意圖/資料照)

Z世代開始整頓職場,駁斥長官無理要求,時間到就打卡走人,且下班拒回工作訊息。就有專家提醒,現在還有不少職場老人喜歡給年輕人工作建議,包括「至少要待一年才能讓履歷更好看」、「要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但實際照做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讓個人職涯發展被這些陳舊觀念阻礙。

美國媒體《HUFFPOST》報導,職涯專家龐(Cynthia Pong)直言:「這是糟糕的建議」,因為職缺條件描述的往往是「雇主願望清單」,不一定都是工作必備的能力或資格。只要擁有大多數的關鍵資格,就可以嘗試去應徵,千萬別在競爭之前就自己放棄。

民眾的愛好經常難以當飯吃,但最好是把興趣當成業餘愛好,哈佛大學職業顧問戈里克·吳(Gorick Ng)表示,比起「找到一份熱愛的工作」,應該要說「找每天都能帶來快樂和目標的工作」,這樣才會每天都有所追求和期待。

「頻繁跳槽」過去被視為是不穩定的表現,甚至有部分雇主會認為員工不夠忠誠,但在目前的就業市場中,想在一家公司做到頭是不切實際的。職業教練瓦斯奎茲(Harleny Vasquez)就說,別讓背叛公司的內疚感阻礙求職路。職涯顧問喬依思(Ebony Joyce)也表示,目前許多雇主都在找有豐富經驗、能應對各種挑戰,且具備快速適應新環境的員工,不要被「堅持到底」的過時建議左右。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只要你努力工作,公司就會獎勵你的努力,幫助你成功」。這種想法雖然讓人安心,但要是隨時有被裁員的風險,這句話就是嚴重缺陷。職訓專家菲比·加文(Phoebe Gavin)表示,這句話會讓員工有錯覺,認為自己能左右公司的決定,實際卻是公司若要淘汰某項產品、關閉某個部門或縮編,基層員工根本難以抵抗。好好累積財務、擴充人脈才是正確之道。

職訓專家西塞莉(Cicely Horsham-Brathwaite)認為,承擔額外工作或沒有頭銜的職位,對職涯並沒有幫助,除非能拓展人脈或學到有用的新技能,否則只會徒增對工作的怨恨,甚至影響本質工作的效率。

職訓專家伍爾夫哈特(Nell Wulfhart)指出,許多上班族在同事離職後會被指派交接工作,公司則會承諾「這只是暫時的」將盡速補充人力,但每當你問什麼時候能有所改變,只會得到「主管們正在努力」的官腔回應。他直言,要看公司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承諾的獎金、晉升或加薪沒有到位,就應該自己判斷要不要換條路走。

#職場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