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南極德雷克海峽發生規模7.5強震,深度10.8公里。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在台灣時間今(22)日上午10時16分發生規模7.5強震,震源深度僅10.8公里。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7.5強震約等於88個廣島原子彈威力;他提到德雷克海峽地震本來並不多,但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冰蓋融化導致火山噴發與地震的頻率和強度上升,形成「冰火回饋循環」,加劇全球氣候危機。
郭鎧紋表示,這起強震是德雷克海峽今年第二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成因來自南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與斯科特板塊(Scotia Plate)交互擠壓。今年5月2日該區域也曾發生規模7.4地震,釋放能量相當於64顆原子彈。他進一步統計,自1900年至今,德雷克海峽共出現30起規模7以上、2起規模8以上地震。
1900年至今,德雷克海峽共出現30起規模7以上、2起規模8以上地震。(圖/翻攝自USGS、郭鎧紋提供)郭鎧紋指出,德雷克海峽過去地震並沒有現在這麼多,但因全球暖化導致拉森冰棚崩解,冰蓋加速融化,可能促使火山噴發及地震頻率、強度增加,形成所謂「冰火回饋循環」,不僅加劇全球氣候危機,也讓地震發生得更加頻繁。
郭鎧紋談到,全球暖化趨勢加劇,南極部分冰蓋(特別是西南極)正在消融,雖然東南極部分區域冰層增厚,但整體趨勢仍是冰量減少、海水持續上升。若情況惡化,未來台灣低窪地區,特別是南部沿海,恐面臨淹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