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罷免到救災聲量直落 聲量看政治:賴清德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還來得及

文/聲量看政治

這兩個月,台灣的政治像坐雲霄飛車,尤其是賴清德和民進黨的聲量曲線,真的是衝上去又掉下來。

從大罷免失利、救災一路到性平議題,從直播觀眾數與民調的同步映照可以同步發現,危機四伏。

在罷免後,藍營獲得無敵星星趁勢霸佔話語權,紅營跟風放大,白營伺機切入;綠營則一再陷入被動,不只空戰失守,地面民心也在流失。

聲量看政治喊:賴清德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還來得及

▲聲量看政治喊:賴清德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還來得及。

更關鍵的是,許多事件中賴清德選擇長時間慢半拍「神隱」。這種空窗,不只會讓對手主導議題,更讓支持者感到失望。接連不斷的關鍵事件,就像連續三拳,把賴與民進黨的聲量與支持度從高點打到谷底。

726罷免挫敗後,藍營聲量衝天

可以從聲量圖中看見,罷免當晚賴總統在泛藍的直播聲量爆衝,從白天約3.5萬人直線飆到6.8萬巔峰,;泛紅同時衝上2.5萬,跟著藍營喊「民意勝利」。

相較之下,泛綠從平日2萬多的觀眾數,瞬間腰斬到1.1萬。聲量版圖一夕翻轉,藍紅佔據網路主舞台,綠營在YT的空戰輿論翻轉為下風。

民調也快速印證這波變化。六月美麗島顯示滿意與不滿意首次交叉,七月中TPOF再爆「死亡交叉」,滿意度跌破四成。

不只是數據下滑,聲量上的失血更凸顯民進黨危機四伏。罷免輸的,其實更重要的是媒體與網路的議題設定權。

事後雖然賴喊出了「與公民同行」試圖回神,但直播觀眾數頂多回到1.3萬,藍營節目仍穩定維持5萬以上的觀眾熱度。白營與紅營分食部分中立群眾,綠營沒能搶回失去的聲量高地,導致藍營效應延燒。

而這段時間,賴清德本人在第一線露面的次數明顯偏少,錯過了搶回主導權的時機。

性平爭議,綠營自己失分

王義川粉底液事件一出,泛藍直播觀眾數從約4.2萬直衝到5.5萬,泛紅也升到2.8萬;泛白雖僅1.2萬,但互動率高。

泛綠直播則從1.9萬急掉到不到9千,泛綠輿論多是失望與抱怨。事件燒起來後,藍紅把性平議題變成娛樂化攻擊素材,聲量優勢完全在對手手中。

七月底美麗島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只剩34.6%,不滿意度飆破56.6%;TPOF數據也掉到四成以下。

聲量與民調同步走低,反映性平議題對綠營形象的雙重傷害,已是信任流失的信號。

即使王義川道歉,後來民進黨發言人也有說話,但性別部的堅持讓綠營內部不滿仍居高不下,泛綠直播觀眾短暫回升到1.1萬,兩天後又回到9千左右。

這段時間,藍營則仍保持在5萬的高檔聲量,紅營穩定在2萬,白營則可能有機會趁機吸納對綠不滿的年輕觀眾。

事件中,賴主席至今未有的公開說話,讓民眾覺得領導階層在迴避,而不是帶頭化解危機。

救災慢半拍,聲量民調一起跌

此外,丹娜絲颱風與豪雨重創南部,災後第一時間的空戰輿論也被藍白紅佔據,空戰主導權不利綠營。

民調數字與聲量走勢幾乎同步崩落。八月初TVBS調查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僅剩28%,不滿意高達55%;台灣民意基金會也測到滿意度只有33.3%。

民進黨政黨支持度跌到29.4%,較前月暴跌7.1%。這段期間藍營聲量的上升與綠營的下滑呈鏡像關係,網路熱度的「失土」正反映到支持率的「失血」。

賴清德雖有進入災區視察並公開道歉,泛綠直播聲量短暫回溫到1.2萬,但很快又回落。泛藍持續以4萬人以上的觀眾數延燒議題,紅營則穩定維持2萬以上,白營則利用中立形象切入批評。然而,災害現場的「神隱」印象,可能已經加深了外界對領導危機反應遲緩的批評。

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賴民意聲望將谷底反彈

從罷免到性平,再到救災,賴清德和民進黨的聲量表現幾乎一路走低,且每一次的事件都伴隨著民調的急速下滑。

藍營的直播聲量多次衝破5萬大關,紅營穩在2萬以上,白營則靈活搶佔中立市場;反觀綠營,從原本2萬觀眾的穩定盤一路滑落到只有9千~1.2萬的波動。

更關鍵的是,賴清德在多起事件中選擇長時間不出面回應,「神隱」成為輿論熱詞。這種缺席不只讓對手佔領議題高地,也讓支持者產生距離感,甚至懷疑政府的危機反應能力。

必須要說,政治領袖該站出來的時候必須第一時間決斷,否則空戰與民心會同步流失。

然而,危機也是轉機。若能縮短決策時間、加強即時溝通,在政策與人事上展現決斷力,仍有機會止跌回升。民意雖然嚴苛,但回應得當時,它也能迅速轉為支持。要搶回民意,得從勇於說話開始。

從罷免到救災聲量直落,賴清德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還來得及。(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從罷免到救災聲量直落,賴清德縮短決策猶豫勇於發聲還來得及。(圖/翻攝自聲量看政治)

外稿
#賴清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