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川普刻意讓透明化變得困難 前藍委喊團結才有籌碼:不要陷入批評症候群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暫行對等關稅稅率20%,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說,台美談判未黑箱而是依循國際慣例,且20%不是最終目標,台灣將爭取更合理稅率且不疊加。前國民黨立委、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許毓仁直言,美國總統川普刻意把談判節奏壓縮到極限,讓透明化變得困難。他還說,不要陷入「批評症候群」,不管藍營或綠營執政,負責談判的專業人員幾乎是同一批,包括幕僚與智庫專家(中經院、台經院等);貿易談判不是一場場「鍵盤比賽」,而是長期累積的實力與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許毓仁今(13)天凌晨發文寫下《台灣關稅談判:面對現實、團結應對》,最近,半導體關稅的情勢剛露出一絲樂觀,卻又因「對等關稅稅率是否疊加」的爭議引發討論與批評。這段時間的輿論熱度反映出大家對經濟前景的關切,但在情緒背後,我們必須冷靜看清現實:台灣正處在艱難的國際經貿環境中,這需要我們不分藍綠、團結一致,才能走出困境。

一、對等關稅的現實

國際上,「對等關稅原則」幾乎都是疊加,不疊加是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日本在談判中成功納入不疊加條款。台灣現階段採用的只是「暫定稅率」,談判尚未結束,自然適用原則而不是例外。連南韓將對美投資提升到 3,500 億美元,都還沒換到不疊加條款,台灣若在談判中途就能拿到,國際上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二、不要陷入「批評症候群」

有些人批評談判團隊能力不足,但現實是——不管藍營或綠營執政,負責談判的專業人員幾乎是同一批,包括幕僚與智庫專家(中經院、台經院等)。這就像棒球比賽,外界常在輸球後批評教練策略錯誤,但當球隊逆轉勝時,又爭相慶祝。貿易談判不是一場場「鍵盤比賽」,而是長期累積的實力與布局。

三、透明化的限制與川普談判風格

許多人質疑談判過程「黑箱」,但必須理解,川普總統刻意把談判節奏壓縮到極限,讓透明化變得困難。

傳統的貿易談判往往以「年」為單位,雙邊先交換開放清單,再做產業影響評估、舉辦公聽會、設計補貼與轉型方案,最後簽署草約與正式協議。

然而川普的「對等關稅」是以「天」計算——九十天要談一百多國。他的慣用手法是先祭出極高稅率威脅,待對方震驚後,再丟出看似較合理的對案,並要求短時間內做出決定。

日本的例子很典型:前七輪談判幾乎沒結果,第八次談判卻被直接帶到白宮橢圓辦公室,當場把對美投資從 4,000 億美元加碼到 5,500 億,並要求立即打電話回國決定是否接受。這種談判模式根本沒有時間與國內逐條溝通,也導致日方與白宮在稅率累加問題上各說各話,甚至至今未公布正式簽約文件。

四、衝擊與抉擇

對等關稅對台灣傳產影響最大,這些產業近年本就受到匯率與國際稅率的雙重壓力。政府當然希望在談判中爭取不疊加條款,但必須認清——低稅率往往要用「大投資或大採購」來交換。

以色列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稅率也只是 15%,並未達英國的 10%。南韓投入 3,500 億美元都換不到不疊加條款。若台灣真的要爭取這項例外,國內是否能接受數千億美元級別的對美投資或採購

五、團結才有籌碼

這場關稅談判,不僅是經貿議題,更是攸關台灣產業生存與國際地位的考驗。我們需要認知到:

 • 國際規則並非量身打造給台灣,談判必須在現實與利益間取捨。

 • 政治對立與意識形態爭論,無助於提升談判籌碼。

 • 在國際談判桌上,台灣必須呈現一個團結、一致、務實的國家形象,才能讓對方相信我們有能力兌現承諾,也才有機會爭取更好的條件。

許毓仁強調,台灣正面臨關稅壓力與經濟挑戰,這是我們的「延長賽」。勝負不取決於誰批評得更大聲,而在於能否團結打完這場硬仗。

#台美關稅掀牌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