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說好「孩子從母姓」!男友婚前卻反悔 妹子直接不嫁了

生活中心/紀玫瑄報導

男生婚前突反悔「不願孩子從母姓」,女生秒分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男生婚前突反悔「不願孩子從母姓」,女生秒分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自2007年民法修訂後,孩子姓氏不再只有「爸爸的姓氏」這個選項,只需父母雙方以書面方式約定好從父姓、從母姓即可。一名女網友發文怒斥,交往前跟男友約定好以後小孩要從母姓,男友當時也同意,直到近期討論結婚時卻突然反悔,表示如果小孩不是從父姓,一定會被親戚講話。此話一出,也讓女網友決定分手,怒轟「浪費我2年」。

女網友在Dcard以「當初說好小孩跟我姓,現在才反悔是怎樣」為題發文,表示交往前跟男友表明,為了想延續自己的姓氏,未來的小孩要從母姓。男友當時回應「沒差,不在意小孩跟誰姓」,直到近期兩人準備結婚,在擬定婚前協議書、約定孩子姓氏時,男友卻一直推拖「小孩從姓不用寫那麼死」,甚至將問題推給父母,表示自己不在意、但怕爸媽有意見,要原PO把姓氏約定這條協議先拿掉「到時候再看」。

原PO瞬間清醒,直言男友一直都知道「孩子從母姓」對她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交往期間也從來沒提出反對的想法,直到近期論及婚嫁才改口不接受,讓原PO意識到浪費了2年的時間,也果斷決定分手。

貼文一出,不少網友力挺原PO,「一個說話不算話的男人,誰嫁誰倒楣」、「他們只覺得先騙上車再說,或是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你」、「真的覺得現在男的很會演戲耶,一開始先假裝、後面逐漸露出本性」,也有網友表示不能理解傳統父系社會的邏輯,為甚麼小孩得理所當然跟父姓?,更有網友笑說「一定沒想到你會聰明到要簽婚前協議,以為可以這樣呼嚨過去?」

網友抨擊傳統父系社會的邏輯,為甚麼小孩得理所當然跟父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網友抨擊傳統父系社會的邏輯,為甚麼小孩得理所當然跟父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也有男網友回文分享,父親是獨子,再加上家族姓氏不常見,當年父母為了傳宗接代,即便在經濟不寬裕的情況下,仍堅持拚生男,一直到第三胎才終於生到兒子,也讓男網友不解表示「到底生男生有沒有那麼重要?為了延續那個姓氏到底有沒有那麼重要?」並表示自己恨透「為了傳宗接代、姓氏延續而生男生」的傳統想法。

《民法》第1059條,關於子女姓氏的規定,在過去修改過多次,民國19年制定時,明文規定「子女只能從父姓」,除非特別情況如招贅才可從母姓。民國74年修正條文,增加「母無兄弟者可約定從母姓」的例外條款,再到民國98年5月23日,法律才修改為「父母得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對於子女姓氏不再有嚴格限制。民國101年再度修法,「若父母未約定姓氏,則由戶政事務所抽籤決定子女姓氏」,也允許子女在成年後經父母同意變更姓氏,並允許法院在特定情況下變更子女姓氏以保障子女利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