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施郁韻報導

▲若發展順利,週三、週四期間可能生成熱帶低壓甚至颱風。(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
目前南海及菲律賓東方海面有2個熱帶擾動,今年第1號颱風「蝴蝶」可能生成。根據預測顯使,未來2個系統可能逐步整合成單一系統,整合後主中心走向有機會跳過菲律賓、往南海方向調整,路徑仍有變數。
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臉書發文指出,追蹤熱帶擾動發現,目前南方大低壓帶分為菲律賓以東及南海南部兩部分,預估未來2至3天會逐步整合成單一系統。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整合後的主中心有機會跳過菲律賓後,往南海方向調整,若發展順利,週三、週四(11、12日)期間可能生成熱帶低壓甚至颱風。不過整合位置與速度仍存在變數,未來的路徑走勢也會有所不同,與前幾天的預期有不小差異,目前暫時還不用太過擔心。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分析,經過數日各AI模式以及歐美電腦模式的預測,漸漸有一致的趨勢,也就是熱帶系統於南海一帶發展的機率較高,未來兩天再觀察是否有收斂的趨勢。他提醒,颱風路徑預報3天誤差有將近200公里,1天的預報誤差約在70至80公里。
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週四至週六熱帶擾動外圍水氣移入,有帶來「劇烈降雨」的潛勢。下週日至週三各地恢復晴時多雲,天氣熱如夏;但大氣仍不穩定,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清晨至上午、迎風面西南部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
最新各國模式模擬顯示,本週菲律賓東、西方海面皆有熱帶擾動發展的跡象,但東側的擾動,發展的機率低;南海的擾動,歐洲(ECMWF)模擬發展緩慢、美國(GFS)模擬則發展快速,其未來動向大致偏北進行,對台灣的間接威脅,視其外圍西南風所帶來的水氣而定。吳德榮提醒,由於各國模式不可避免的、都有誤差、且還會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