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有高中生被抓包學習歷程造假。(圖/翻攝畫面)
台中一名楊姓高中生學測74級分,正取陽明交大、北醫大、中國醫、中山醫4校,備取長庚醫,不料卻被網友抓包他的學習歷程造假。事後楊生道歉,坦承自己犯了嚴重錯誤,但陽交大、北醫大仍拍板取消錄取資格,長庚大學也已發函給該生。事件引發網友大量討論,也衍伸出學習歷程漏洞問題,《三立新聞網》特此為讀者整理事件脈絡,讓您輕鬆理解來龍去脈!

▲楊生在社群平台分享亮眼成績。(圖/翻攝畫面)
公開履歷正取4所、備取1所大學的醫學系 遭網友抓包頭銜造假
楊生日前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錄取陽明交大、北醫大、中國醫、中山醫,另還有備取長庚醫,內容相當亮眼,不過學習歷程檔案中,提及「高中菁英盃最佳辯士」,遭網友質疑該生未獲得最佳辯士,經過查證,當年度的獲獎名單並無此人,他僅是當年其中一輪比賽的優秀辯士,涉嫌誇大。
不僅如此,楊生稱自己從未補習,卻被網友抓出疑點,今年2月他回覆網友提問時,透露自己在台中某間補習班上課,與校長推薦函上寫的「沒有補習,學業成績仍一直穩定成長」不符。

▲楊生坦承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圖/翻攝畫面)
高中生道歉並關閉社群平台
楊生事後在個人社群平台道歉,坦承自己犯了嚴重錯誤,「我將自己於一場辯論比賽中獲得的『單場優秀辯士』,誤寫為『最佳辯士』。事後經脆友發文提醒,我立即查證並確認這項描述錯誤」,並已主動向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寄出說明信,詳細澄清實際情況。
楊生強調,這並非刻意造假,也從未有意誤導任何人,解釋當時是聽從老師建議才會這樣寫,造成大家的誤會很抱歉,強調「除了最佳辯士是被改過,其他都是真的」,更補充資料都有附上證書,自認沒有欺騙審查委員。事後該名高中生已將社群平台關閉。
高中生就讀私校澄清沒有老師「指使」學生更改學習歷程
楊生就讀的私校澄清,學習歷程檔案不需要經過老師認證,孩子準備資料時會跟非常多老師去討論要寫的內容,經內部詢問整理,推估可能是資訊理解跟傳導中間有點落差,或是不同老師的建議,同學做融合理解後呈現出來是這樣子,這部分沒辦法一一求證。
校方也聲明,對於同學目前的處境,表示非常遺憾跟難過,很多細節沒有在孩子跟家長同意下,無法對外說明,希望各界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再整理一下心情,學校也會持續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跟輔導。

▲陽明交大、北醫大等校陸續宣布取消楊生錄取資格。(圖/資料照)
陽明交大、北醫取消正取資格 其他學校也都在研議中
陽明交大、北醫大4日宣布取消楊生錄取資格,長庚大學稱,校方已進行決議,「本案最後結果已正式發函給甄選會及考生,本校不對外說明決議內容。」中山醫5日則表示本案已進入最後討論階段,仍需待最終決議。
中國醫也回應,該校招生委員會六、日(7、8日)將開會討論是否符合錄取資格,依循教育部「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申請入學招生規定」辦理。「校方為求慎重,連日來已彙整相關資料,避免影響考生權益。」
高中生所屬高中持續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
楊生恐面臨遭「5殺」的結果,其所屬高中則透露,他的心情大受打擊,非常難過、沮喪。校方表示,對於學生的處境深表遺憾及難過,但細節部分仍須尊重並取得學生本人及家長之同意始可說明。學校強調,之後會持續關心楊生的心理狀況。若學生打算參加七月的分科考試,學校也會全力提供協助,期盼各界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
學習歷程挨批「漏洞百出」 教育部回應了
國教行動聯盟表示,此事絕非單一個案,凸顯大學申請入學採計學習歷程缺乏查核、流於主觀的嚴重漏洞。要如何維持公信力?教育部回應,學習歷程檔案是記錄學習表現、探索生涯,不是只作為升學用途。招聯會申請入學資料審查「三重二不」原則強調,大學重視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在校內的學習活動、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學生在準備審查資料時,以反思高中的學習過程,如實呈現自己的獨特性與素養能力為主。
教育部提到,大學對於學生的資料有疑慮時,可參考招聯會112年4月20日提出的參考注意事項,透過面試或實作等其他甄試項目確認資料真實性,以及審查資料內容與其他甄試項目表現的連結,藉以從更多面向瞭解學生特質與能力是否符合學系選才需求。
教育部指出,另依簡章規定,大學如在招生過程的各個不同階段,發現資料有假借、冒用、偽變造或考試舞弊等,經查證屬實將取消錄取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