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林昀萱報導

▲美國、中國關稅談判最終結果出爐。(示意圖/Unsplash)
美中關係近期出現重大轉折,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大幅調整,市場一片驚愕聲。原本堅持「不跪」的中國,突然宣布在90天內將對美國的關稅稅率從125%降至10%,而美國則將中國的關稅從145%降至30%。學者分析急轉彎內幕,認為這樣的結果台灣可以送一口氣,若最大順差國中國都可以談到30%,台灣的關稅肯定會更低。
川普先前宣布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其中,許多國家紛紛致電尋求談判後又無預警喊卡大規模對等關稅,75個國家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中美順利達成關稅協議後,外界也相當關注是哪些國家可以在關稅暫緩期限前談妥,學者也分析內情。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央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中美若一直僵持雙方都會付出巨大代價,因此彼此談判意願都高,中國去年對美貿易順差達到近3000億美元,因此美國對中國最終課稅會高一些也合理。他指出,中國畢竟是台灣出口重要的一環,若美中恢復貿易,對台灣也算是利多。

▲台美完成首輪關稅磋商,專家認為最終結果定比中國30%低。(示意圖/資料照)
另外,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則認為,美國對中國30%關稅仍不低,將會壓縮到中國的企業毛利率,推估最終結果是中國有訂單、工人失業率將但薪水變少。至於外界關注台灣最終關稅結果,邱達生直言,中國對美國是最大貿易順差國,若中國都可以談到30%,台灣最終的稅率一定更低。他藉由美英談判結果分析,協議中提及232條國安條款,美國調查的是英國汽車業、台灣是半導體業,最終英國汽車業是10萬部以下稅率為10%、以上是25%,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有可能仿效有數量上下不同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