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浩雲/台北報導

▲演員曾敬驊社群久久更新一次,平時也很少露臉。 (圖/Bella儂儂》雜誌提供)
演員曾敬驊是演藝圈中的透明人,平時的他社群才會久久更新一次,有作品才偶爾露臉登上媒體版面,享受在自己世界裡、讓人感到神秘。這次她接受雜誌封面的拍攝,曾敬驊沒有任何戲或是重要計畫要宣傳,但他帶著燦爛笑容來到攝影棚,拋開戲劇、演員的角色,要我們看見另一個角度的「曾敬驊」。
「現在反而不會想太多,比起讓自己內耗,我會去找有趣、開心的事情,無論是工作上或者生活,我也會用比較樂觀的方式去面對。」曾敬驊人生的某一部分也算是在劇組裡長大,二十幾歲面對職涯的野心,也曾成為他的稜角,「之前會覺得,這場戲我一定要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算是『完成』,但現在我會想的是,當下有沒有好好享受在這個角色的狀態,享受這個狀態前提就是,調整自己的標準。與其花時間苛責自己,不如先放下,往前看。」
該選擇忠於自我,還是迎合大眾的想法,這是曾敬驊在表演以外的功課,「剛拍戲的時候,我一心都在想要怎麼把它做好,當我太專注於在這些東西時,就少了跟別人的互動,我的話又少,久了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怪咖,但我最近已慢慢的找到讓大家認識我的方式,當你願意把全部的自己丟給別人看時,你做什麼東西也都不會奇怪了,就算別人覺得怪,也沒差,因為我已把內心的東西分享出去了,也只有把自己坦誠交出去,別人才會真正的瞭解你。」

▲曾敬驊自認話少,容易被當成怪咖。 (圖/Bella儂儂》雜誌提供)
在《疫起》電影中,他飾演一名護理員,對應當時的大環境,讓他對「失去」有了很深的感受,一直到下戲兩年之後,如今的他有了新的體悟,「對於『失去』,我好像比較能釋懷了,它其實就是從形體變成一種能量的方式。」在獲得之餘,同時也在道別,不管是錯失了一次的入圍,還是少了一次試鏡的機會,人事物的流動,都是一種失去,「不管是失去親人、朋友或是小動物, 都會很難受,會有一些情緒,因為再也看不到這個的形體,可是我相信,當你想念這個形體的話,那個能量就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