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洪正達報導

▲滿州國小的監視器清楚拍下流星墜落的過程。(圖/翻攝畫面)
9日深夜一到爆亮的閃光劃破整個東南部及南部地區,從花東、高屏都有民眾目擊到,且該物體除了在高空外,也發出了驚人的亮度,就連多良車站的風景直播鏡頭也拍下整個夜空被照亮的瞬間,其中屏東滿州國小的監視器也拍下了這個驚人的一幕,不過墜落的物體到底是隕石還是人造衛星不得而知,但時間點與「金星9A號」碎片墜回地球的預測相差不大。
據了解,幾乎在9日的11時47分當下,任何具備錄影功能的設備,只要有拍到天空都會記錄這整個物體從高空墜落的一幕,因此昨夜至目前已經有許多網友上傳自己拍到的瞬間;此外,各地的風景區即時影像中,也有多支鏡頭拍下來,包含宜蘭太平、阿里山二延平步道、台東三仙台、南迴即時影像等,因此也有網友在猜到底是「人造隕石」、「隕石」或是「火箭」等。

▲流星在瞬間發出爆亮閃光。(圖/翻攝畫面)
不過目前已知的是,前蘇聯時代的太空探測器「金星9A號」在1972年3月31日升空後,卻在登入金星期間解體成4個碎片,其中有2塊已在發射幾天後墜回地球,但另2塊則在太空中漂浮53年後,科學家預計在5月9日或10日,而墜落地點經計算會在北緯52度和南緯52度間,台灣也在內。
根據《中央社》報導,台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長卜敏正10日上午受訪問表示,情況發生後接到許多民眾詢問電話,有人詢問是否是鏡頭故障,也有人詢問是否有演習,經詢問專家後,這是天文現象,為流星體高速進入大氣層後,因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而燃燒。燃燒時可能出現綠色或其它顏色光芒,屬於自然現象的一種,其顆粒比較大所以亮度遠高於一般流星,俗稱「火流星」。

▲在爆亮閃光過後,流星消失在地平線。(圖/翻攝畫面)
此外,該衛星設計之初就已設定要承受金星的高溫高壓環境,直徑約1公尺、重500公斤的登錄艙碎片在墜回地球時,不若其他流星或太空垃圾在大氣層中就會燒毀殆盡,反而形體上會相當完整,不過科學家估計可能掉落海中的機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