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全球加密貨幣熱潮下,比特幣儲備成為各國探索的新興避險策略,立委葛如鈞提議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強調其抗壓潛力。(圖/翻攝自Cointelegraph網站)
近年來,加密貨幣的發展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儘管爭議與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的概念卻逐漸被國際討論。在匯率劇烈波動、國家超發貨幣與高通膨等挑戰下,比特幣成為各國尋求金融避險的新興選項。根據國際區塊鏈媒體Cointelegraph的報導,台灣立法委員葛如鈞於近日在立院中公開呼籲政府考慮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作為分散儲備策略的一部分,提升台灣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的抗壓能力。
Cointelegraph於其專文「Taiwan lawmaker calls for Bitcoin reserve at national conference」中詳細報導了此事件。身為台灣立法院不分區立委的葛如鈞,在5月9日的立院上正式倡議政府投資比特幣,並於個人X帳號上公開分享此一提案。他強調,比特幣具備成為全球經濟風險下的避險工具潛力,建議台灣應將其列為黃金及外匯儲備之外的另一項資產,以強化金融韌性。
此倡議一出,葛如鈞隨即與推動國家採用比特幣的BTC科技公司Jan3創辦人Samson Mow進行會談,雙方深入探討比特幣在國家儲備策略中的角色,並參考薩爾瓦多將比特幣設為法定貨幣的經驗,以期找出適合台灣的運作模式。
台灣長期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經常受到全球通脹與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新台幣匯率波動顯著。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擁有423公噸的黃金儲備,以及高達57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包括大量美國國債。然而,葛如鈞認為,若區域衝突加劇或貨幣波動更劇烈,台灣未必能確保資金的安全性與流動性。因此,他主張比特幣作為另一項儲備資產,以支撐台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比特幣已運行超過15年,擁有固定的總供應量、去中心化且具備抗審查能力,許多國家正逐漸重視其避險屬性。在極端情況下,它可能不會面臨被凍結的風險。」葛如鈞指出,比特幣的特性使其具有對抗貨幣貶值與金融制裁的能力。
儘管如此,葛如鈞也強調,比特幣並非唯一解決方案,而是分散資產配置中的一環。他建議,台灣可以考慮將總儲備中的小部分配置於比特幣,作為主權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的工具,以增強金融體系的備援能力。根據他在5月6日的X帳號貼文,他提議台灣可將500億美元儲備中的最多5%分配至比特幣。
「當匯率風險與區域不確定性增加時,就是引進新工具來建構更靈活金融策略框架的時候。」他並引用前經濟部長陳冲的話強調:「比特幣是數位時代的槍,也可能是數位時代的黃金、白銀,甚至是火藥。一個聰明的國家,不會讓武器掌握在他人手中。」
此消息釋出之際,台灣正逐步成為對加密貨幣友善的司法管轄區,金管會亦計劃在2024年底推動加密託管服務的機構試行。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自2021年起則嚴格禁止多項加密貨幣活動,包括挖礦,兩岸對於加密貨幣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