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抗生素殺害體內好菌? 專業醫解釋:珍奶炸雞才是

圖、文/CTWANT

(示意圖/pixabay)

一篇刊登於2024年4月30日《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顛覆了人們對抗生素與腸道健康關係的傳統看法。家醫科王姿允醫師在其社群分享此研究成果時表示,真正破壞腸道菌相的兇手,並非人們長期誤解的抗生素,而是高脂肪、低纖維的「西式飲食」,也就是日常中習以為常的珍奶、炸雞加零蔬菜的飲食習慣。

王姿允醫師在FB發文表示,該研究透過動物實驗進行觀察,發現長期食用高脂低纖食物的老鼠,其腸道菌相不但變得單一、脆弱,還會出現「自私」傾向。

王姿允醫師形容這些腸道菌「各自壟斷資源、不合作」,當老鼠面臨抗生素治療後,這些菌群無法像過往正常菌群一樣進行重建與互助,使腸道生態徹底瓦解,甚至成為沙門氏菌等致病菌趁虛而入的機會。王姿允醫師以「大難臨頭各自飛」來比喻這些「不合群」的壞菌行為。

相對地,那些食用一般健康飼料(Regular Chow)的老鼠,即使經歷抗生素療程,腸道菌群仍能快速且有效地恢復。這些健康老鼠的腸道菌展現出類似「復健小隊」般的團隊合作精神,共享代謝物,彼此支援修復受損環境,王姿允醫師以《復仇者聯盟》來形容其強大的修復與聯手抗敵能力。

研究中更進一步指出,即使透過「腸道菌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試圖補充好菌,在高脂低纖環境下仍徒勞無功。這些「自私鬼」一樣無法整合外來菌,導致整體菌相仍然失調,無法達到預期療效。只有改變飲食習慣,讓腸道環境恢復共享、合作與平衡的生態,才能真正重建健康。

王姿允醫師表示「這篇研究狠狠打臉那些只想靠吃菌補菌的幻想。」她也呼應自己先前推行的「21天戒癮挑戰」,強調不改變飲食習慣,單靠補充益生菌無法改變腸道菌群的行為模式與結構。王姿允醫師強調「你不改變飲食,就別怪腸道菌們不挺你。」

延伸閱讀

CTWANT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