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今(24)日出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圖/翻攝總統府直播)
總統府今(24)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賴清德總統指出,美國政府提出新關稅政策,許多產業因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他強調,行政團隊會滾動調整策略做產業後盾,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必須堅持具有韌性與前瞻性策略,推動國內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
賴清德致詞時指出,前天是「世界地球日」,他也在這個場地,跟許多環保團體朋友見面交流,他也非常感謝這些先進、夥伴們,為了守護台灣這塊土地,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在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國際貿易格局重塑的浪潮中,頻繁的極端氣候災害,在全球不斷發生,國際供應鏈的減碳需求,也持續擴大。近來,美國政府提出新的關稅政策,也對台灣的產業帶來許許多多挑戰。
賴清德並指出,他注意到,許多產業因為經營的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對此,行政團隊已經積極審時度勢,滾動式地調整策略,一定會做產業的後盾,然而,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都是國家長遠繁榮的基石,必須堅持具有韌性與前瞻性的策略,來推動國內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打造完整的綠色供應鏈,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強化我們的國力。
賴清德表示,政府會和民間攜手合作,化危機為轉機,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的挑戰,讓台灣的經濟繼續轉型、進步,堅持邁向低碳及永續,讓國家繼續向前行,讓台灣變得更強、更好、也更具韌性。今天的會議,將由環境部及金管會,分別報告「因應變局,掌握綠色轉型契機」,以及「綠色及轉型金融:台灣淨零的助力」,向大家說明,行政團隊如何強化氣候治理與執行力,以及如何協助各界面對挑戰、接軌國際、掌握契機,共同邁向低碳永續的新未來。
賴清德並表示,政府將會穩健執行碳定價體系,與國際制度接軌,避免高碳產業遭受國外關稅懲罰,能夠保障外銷的競爭優勢;我們也會審慎規劃台版CBAM,維持國內合理公平的競爭條件。政府會協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碳盤查、ESG揭露等減碳工具,逐步完備產品碳足跡的數據資料庫、支援外銷企業符合國際要求;同時,我們要促進資源整合、推動循環經濟與產業國際化,打造「綠色台灣品牌」。
賴清德說,在推動淨零轉型的路途上,金融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透過設計多元的投融資工具與金融商品,並且在授信評估中納入ESG考量,將可以帶動企業及社會大眾重視氣候風險,同時支持低碳產業發展,進而驅動整體社會的永續行動。台灣是亞洲重要的金融市場,憑藉著ESG與永續金融領域的紮實基礎,我們要善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為全球落實淨零轉型,貢獻台灣的智慧與力量。
賴清德指出,在上次會議提到加強社會溝通及氣候變遷教育,非常重要。目前,對於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所提出的減碳旗艦行動計畫,行政院、環境部與各部會,已經啟動一系列的社會溝通會議,邀集產、官、學、研,以及公民團體,積極對話、凝聚共識,共同思考氣候解方。
此外,賴清德表示,環境部已經結合大專院校,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將在北、中、南、東四區,分設區域培育中心,擴大綠領人才的培訓量能。除了走進大學校園辦理講座活動,我也希望,能夠針對高中生與教師,規畫推出氣候與淨零的線上課程。因為在淨零這條路上,我們不能遺漏任何人,更要積極和年輕朋友對話,讓年輕朋友逐步走入新興的綠領產業,來為國家增能、為台灣的永續未來扎根。讓我們一起攜手金融業、產業界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有序轉型,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為後代子孫,留下繁榮、永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