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血壓偏低但身體沒不舒服,反而可能是長壽的象徵。(示意圖/資料照)
低血壓竟是長壽象徵?很多人以為血壓不正常就代表身體出問題,但其實未必如此。心臟科醫師指出,如果血壓偏低但身體沒不舒服,反而可能是長壽的象徵。
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在醫學上,當收縮壓(上壓)低於90 mmHg,或舒張壓(下壓)低於60 mmHg,會稱之為「低血壓」。然而,許多人可能會疑惑:有些人血壓天生較低,但身體狀況良好;而有些人則因為血壓突然下降,感到頭暈、虛弱,甚至昏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高血壓的標準明確訂有上限,但正常血壓卻沒有訂下限」,施奕仲指出這說明了一個關鍵:身體若沒有任何不適,血壓低並不是一件壞事。
他說,兒童血壓普遍較低,例如85/55 mmHg。這是因為兒童血管彈性較佳、周邊阻力低,血壓數值自然較低。隨著年齡增長,血壓會逐漸升高,這是自然生理現象。如果成年後,血壓仍維持在90/60 mmHg左右,卻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這代表心血管負擔很輕,甚至可能是長壽的象徵。
施奕仲指出,日本曾有個調查顯示,許多人瑞級的長壽老人,血壓常常是偏低的,收縮壓落在100 mmHg上下。所以天生血壓低不一定是有問題,在臨床上,醫師更在意的是是否伴隨低血壓症狀。關鍵在於「變化的幅度」。若平時休息時血壓穩定在140/90 mmHg,但某天突然降到120/80 mmHg以下,身體就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四肢較無力等症狀,這時候即便血壓還在「正常範圍」,其實也是低血壓的一種。如果收縮壓突然下降的幅度超過20 mmHg以上,身體若來不及適應,就可能會導致不適。
施奕仲進一步說明,尤其像是突然起身時頭昏眼花的狀況,常見於年長者或缺水的人,這類「姿勢性低血壓」多半是因血液循環調節跟不上姿勢變化,建議動作放慢、多補水、適度運動來預防。
此外,服用降壓藥也可能出現低血壓的症狀。他提醒天生低血壓的人平時要養成運動習慣,讓心臟更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要注意飲食營養,避免血壓再往下掉。如果出現長時間的頭暈、昏厥等情況,更應該透過健康檢查、長期血壓監測,建立自己的「基準血壓」,避免誤判與延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