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倪譽瑋報導

▲川普對各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又暫緩,但仍針對中國祭出高額關稅。(圖/翻攝自川普X)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課徵「對等關稅」,目前已暫緩對75國的稅,但對中國還是祭出超高額關稅,被外界解讀成「劍指中國」。政治經濟學者沈榮欽發文指出,假如川普關稅政策一開始的目的便是「劍指中國」,為何要先對各國喊課稅再暫緩?沈榮欽認為,「繞路」讓川普額外獲得和各國談判的籌碼,警告台灣、越南等國不得為中國洗產地等。
川普在宣布對等關稅後,中國宣布反擊加收關稅84%,川普則喊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提高至125%,也暫緩對其他國家加徵關稅90天。沈榮欽提出,川普宣布關稅暫緩90天「繞了一點路」,既然繞路與否都會劍指中國,「這和一開始就這樣做有什麼不同?」
沈榮欽分析,「繞路還得到什麼額外的東西?」首先是實質無效化WTO、獲得和各國談判的籌碼、重新處理與歐盟的關係,不過,沈榮欽認為,除非未來美歐雙方能夠達成更好的「deal」否則會更緊張,「若要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緊張關係最終會獲得緩解。」
另外,這波繞路也可視為川普警告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台灣等國不得為中國洗產地、為海湖莊園協議暖身(通過多國談判、政策調整來解決美國的貿易問題),沈榮欽補充,要注意的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從來對關稅戰或米蘭的重整世貿體系的建議不願表態,反而傳達出獨立行使職權的態度。
沈榮欽分析,此次貿易戰至今的做法,符合《交易的藝術》中,先管控下方風險,再極大化選項的做法,「大致上照表操課,預計接下來的策略也不會偏離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