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更稱很快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重拳,引發全球政經局勢震盪,其中台灣遭課32%高稅率,超乎預期,甚至高於日韓,川普更稱很快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示警,若台灣繼續仰賴原廠藥,也沒有提早增加備藥量,之後很可能會出現「缺藥潮」;專家也表示,如果進到美國的原料關稅提高,製造成本就會提高,也會反映在藥物成品售價上,到時若健保的支付價格是低於該藥品的成本價,這個藥品就有可能退出台灣。
針對川普一系列關稅調整措施後,在全球政經界掀起震撼波,而對長期仰賴進口高端醫療設備與專利藥物的台灣來說,更是潛藏深遠衝擊。根據經濟部統計部顯示,2023年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業產值再創佳績,依我國海關出口金額及國家觀察,近年出口金額逐年成長,112年出口值達18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16.3%;其中以美國為我國出口的最大市場,112年占比39.8%,較上年增加11.9個百分點。

▲對於美國祭出課稅一事,黃金舜憂心台灣後續會買不到藥,面臨缺藥潮。(圖/資料照)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若未來國際藥品供應鏈被課稅,全球藥價上升,藥廠在台灣的利潤過低,台灣就會買不到藥,面臨缺藥潮。他透露,藥廠會尋找利潤好的國家先賣,台灣因為市場小、利潤低,第一個就會被剔除,因此產生缺藥的問題。首當其衝就是癌症、免疫系統藥物,還有一些抗生素。
針對藥品開徵關稅,是否會造成缺藥?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受訪時分析,目前就藥品來講,目前台灣進口藥品本身的關稅為0%、保健食品30%,而未來藥品進口的成本是否增加,跟進到美國原料關稅是否提高有關。
他進一步指出,雖然目前從美國進來的藥品進口關稅是0%沒錯,「但如果進到美國的原料藥關稅提高,製造成本就會提高。」目前美國原料藥最大的供應來源是中國跟印度,如果從印度進口美國的原料藥關稅被提高,製造成本當然就會提高,全世界售價都會提高;藥物的價格上漲後,如果健保支付價格低於成本價,那該藥品就可能會退出台灣。

▲洪子仁認為藥物的價格上漲後,若健保支付價格低於成本價,那該藥品就可能會退出台灣。(圖/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提供)
不過,洪子仁也肯定政府,「政府近年在韌性醫療上已有作為。」表示在新冠疫情後,健保署也開始對於部分本國學名藥製造商,給予較疫情前更多資源跟政策支持,包括保障本土學名藥的一些價格,還有新藥在健保的價格。但他也提醒,不能等到美國關稅真的落地、藥品真的漲價、醫院真的出現缺藥問題,才來思考如何應變;從這次的高關稅風險中,民眾和政府都應該體認,不能再把醫療當成純粹技術或服務業看待,而應視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透過政策整合產業支持,確保台灣醫療體系在全球不確定性中,能夠具備穩定、永續跟有韌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