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是台灣第一學府,成為不少考生和加上心中的第一志願(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2025年國立台灣大學的畢業歌曲票選出《上台大便》引發熱議,由於歌名吸睛,加上歌曲的最後,創作者還承諾若當選畢業歌,就會「上台大便」!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是,台大學生怎麼了?難道已經沒有其他作品了嗎?如此驚世駭俗,會不會引發帶頭作用?不過歌曲迅速爆紅的同時,如果仔細看歌詞,就是訴說著現今頂著「台大」光環的人文社會學科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焦慮與心聲;如果讀者還記得,其實去年台大的畢業歌,歌名同樣「離經叛道」,曲名為《台大的垃圾》,擔心自己表現差,配不上台大盛名,顯現台大學子對於畢業產生的種種壓力;只是連續兩屆畢業歌名都太驚人了,「觀感不佳」進而引起不少爭議,甚至是負面討論,遮蔽了創作者真正想表達的議題。對此,台大回應,外界的諸多建議必能反饋給創作者,作為日後創作上的參考。

▲甫奪冠的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歌名驚人,但歌詞其實在講述人文社會科學子對於台大光環與面臨畢業的焦慮。(圖/翻攝自Youtube/台大畢聯會)
《上台大便》拔得頭籌 質疑聲浪四起
《上台大便》是七首畢業歌投稿歌曲中唯一匿名且沒有任何畫面的一首歌,從頭到尾都停留在黑漆漆的畫面,只有一把吉他、一個頹廢風女聲獨唱,相較於其他六首參賽歌曲盡情拍校園MV、豐富配樂,顯得別具一格。歌詞開頭先是重複四次喊道「我不要畢業,不要畢業」,並寫著「誰說上台大就會很有錢,我的帳戶從來沒破千,千里難尋一個工作機會」、「不想被問每個月薪水,找不到工作,上台大便」內容提及社會系等人文社會學科生畢業後的求職焦慮,並於最後一句寫下「這首歌如果上了,我就上台大便」讓歌曲在未贏得勝利、光是在票選階段就得到不少關注。最後成功贏得票選為畢業歌,又引發不少聲音,質疑第一學府是否已經墮落到寫不出像樣的作品了?也有人擔心,最高學府選出如此驚世駭俗的畢業歌,會不會帶壞其他各級學校?

▲《上台大便》創作者希望各界可以更加關注「為什麼臺大學生(甚至全世界的年輕人~)常常感到不快樂?」(圖/台大畢聯會提供)
上次垃圾、這次大便 台大畢業歌突顯學子焦慮
《上台大便》隱藏多日的創作者3月8日也透過畢聯會發聲,感謝大家的支持,讓她受寵若驚,但她更希望大家可以把焦點放在「為什麼會誕生這首歌?為什麼臺大學生(甚至全世界的年輕人~)常常感到不快樂?是不是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這些議題絕對比探討我的無心便便更有意義!」
事實上,2024年台大畢業歌《台大的垃圾》也引發關注,連續兩年歌名大膽、略顯爭議,更掀起諸多討論。不過端看兩首歌的作詞,都能發現學生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於揹負「台大光環」、即將「畢業」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生」的心情與焦慮。
其實除了兩屆獲選的畢業歌之外,今年的投稿歌曲裡《臺大騙我》、《逃離這座森林》等兩首歌也都表達出類似的心境,或許學子們只是用他們的方式向外界抒發情緒和拋出訊息,表達專屬於這個世代的種種壓力。
台大校方鼓勵學子 跨域知識學習善用台大資源
對此,台大校方回應,從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角度而言,理工、人社等學問應無輕重之分,人們應該具備的特質,例如利他的服務精神、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協調性,以及對於工作的敬業態度等,都無法透過科技培養,必須從人社面向進行素養的培育。只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跨域的知識,就讀什麼科系和未來職業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

▲台大建議學生跨領域學習,或是善用台大資源,至企業學習,方能減少對於畢業以及未來的壓力。(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台大校方表示,跨域知識學習的討論愈來愈多,科系之間的界線也隨之模糊,學子更已意識到其重要性,為了讓進到台大的學生能除了自己科系的專長之外,更進一步往其興趣或想學習的領域發展,台大近年提倡「未來大學」模式,推動「領域專長模組」,全校所有教學單位都能提出領域專長,重整課程架構,且開放全校學子修讀。
台大校方表示,台大各學系現推出約270多個領域專長,就讀不同領域的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盡情地進行跨領域學習,不僅很多人社領域的學子修習理工的領域專長模組,學校也發現不少理工學子修習人社面向的模組課程,建議學生跨領域學習,或是善用台大資源,至企業學習,方能減少對於畢業以及未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