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劭/花蓮報導

▲花蓮有6民眾誤食「綠褶菇」而送醫。(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花蓮縣有6位民眾日前誤食「綠褶菇」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所幸經就醫已無大礙,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應盡可能收集可疑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
花蓮縣衛生局指出, 17日凌晨接獲醫院通報,民眾疑似烹煮食用玉里鎮高寮大橋旁野生的菇類後,有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治療已返家休養,稽查人員查詢後,確認民眾因誤食「綠褶菇」所造成。
衛生局表示,梅雨季節高溫潮濕天氣,提供菇菌極佳生長環境,林間、田埂邊和草原上長出許多不知名野菇,其中綠褶菇菌屬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因此常傳出誤食中毒案例,也被封為「台灣最惹事的毒菇」。
衛生局提醒,通常1種毒菇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因此中毒反應常混合發生,嚴重時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如果誤食野外毒菇產生身體不適,民眾應盡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提供醫師或專家作為專業判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