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郁雯、黃彥傑/台北報導
為了降低交通違規,台北市政府共設置34處的科技執法,但議員點出,光是1年的交通違規罰單25億,當中2億來自「科技執法」,而每個鏡頭取締的項目,最少1項,最多達到7項,很多民眾往往都是收到罰單後才知道自己違規,議員要求北市交通局,應該將違規項目清楚標示,而北市交通局也表示將會再研議。

▲科技執法違規項目沒有清楚標示引發民怨。
民眾:「整條都是科技執法耶!」台北市市民大道上短短150公尺就有3處「科技執法」告示牌,而在北市像這樣的科技執法就有34處,北市過去1年罰單收入25億,其中有2億是來自科技執法,平均1個攝影機就貢獻588萬罰金,但大多民眾當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裡違規。

▲民眾收到罰單時完全處於狀況外。
都像這樣收到罰單,才知道自己是因為違停或其他原因違規而吃上罰單,讓民眾完全狀況外。
記者:「你知道它(科技執法)在罰什麼嗎?」
民眾:「不知道啊!有點莫名其妙,你在執法之前,應該更明確地告知民眾。」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傅中武:「你應該警告標語很明確,告訴老百姓我這裡在執什麼樣的法律。」

▲市民大道跟建國南路口上的科技執法主要針對4項違規取締。
像是市民大道跟建國南路口,主要針對闖紅燈、不依規定轉彎、不依標線、標誌指示行駛等4項違規取締,但想得知哪個路段取締哪些項目,得靠民眾自行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查詢。而每處科技執法取締違規項目最少1項,最多還高達7項,但不只這個讓民眾霧煞煞,像是也在科技執法範圍內的臺北車站北側門「避車彎」,明明是給民眾臨時停車,卻劃上了紅線到底能停還是不能停?
計程車駕駛:「真的不知道。」
機車騎士:「(你知道這個路段有在做科技執法嗎)不知道耶!至少放個警示牌吧!對對對,多放一點。」
台北市府交通局長謝銘鴻:「這都有明確的規範,只要不要牴觸其實都不用擔心。」
針對議員要求增設告示牌,北市府交通局強調會再研議,而避彎區紅線也有3分鐘緩衝,畢竟對駕駛人來說,雖然違規有錯在先,但被罰的不明不白,這口氣恐怕也很難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