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棒球作家 張尤金
大谷翔平的「二刀流」是現在式,但道奇看的是「未來」
大谷翔平本季第10次「二刀流」出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投手大谷」本季傷癒復出的過程極具戲劇性,而背後的影武者正是大谷翔平本人。
把實戰當復健賽
原則上,大谷投球的復健與復出期程,是由他的主刀醫師Neil Ellertroche、棒球營運總裁Andrew Friedman以及復健團隊等人共同決定的。今年春訓初期原本預定5月復出,然而隨著春訓進度延遲,大谷5月25日才在第一次「實戰打擊練習」對打者投球,他的復出時間因而延後到明星賽後。
不過大谷以強有力的理由說服球團「是時候了」。他以自身的經驗告訴球團:「實戰打擊練習」通常在比賽開始前約5小時進行,設若晚場比賽在晚上7點開打,這樣大谷就得在中午前進球場準備投球,無論前一天是否為夜間比賽,這樣的安排都勢必壓縮他的睡眠時間。再者,練投完之後還得冰敷,隨即以打者身分備戰,等到比賽結束往往已經是晚上10點以後了。
大谷說得沒錯,這樣的安排其實與雙重賽無異,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在正式比賽登板,一邊投球,一邊調整呢?
「把實戰當復健賽」的作法固然冒險,所幸效果是正面的。對照第一次右手肘韌帶手術復出後,大谷在2020年的2場先發只投了1.2局就狂丟7分,這次復出以來,大谷的投球局數由1局緩步提升到8月13日的4.1局,總計9場先發23.1局狂飆32次三振,防禦率3.47。
「打者翔平」才是道奇球團的核心利益
大谷什麼時候才能投滿5局?甚至拿下勝投?成了近期日美媒體討論以及道奇賽後記者會的詢答焦點。正常來說,大谷的登板間隔大約是「中5日」或「中6日」,他必須在登板前2天進入牛棚熱身,登板當天會先練投約30球才上場;除了登板隔天完全休息之外,其他每天都要練習傳接球。換言之,光是投手的身分,就已經讓大谷承擔極大的體能負荷了。
況且大谷的右手肘已經動了2次手術,他自己也說過,再一次受傷應該就是告別「二刀流」的時候了。因此,道奇球團審慎再審慎的心態絕對可以理解。
大谷的「二刀流」是現在進行式,他仍在摸索最適的練習與比賽模式,然而道奇看的是未來。對球團來說,「二刀流」固然具有高度的票房魅力與話題性,但「打者翔平」才是球團的核心利益。相較於打擊,「投手大谷」更像是加分題。
「二刀流」的未來?
「二刀流」是大谷的夢想,更是他「要做就做不可能的事」這句話的最佳體現。當他證明自己已是道奇最佳打者的同時,投手責任的加重就成了利益衝突所在。站在球團的立場,道奇要考量的不是大谷「能做什麼」,而是他「該做什麼」。
可以預見的是「二刀流」實驗將持續進行,但投球進程勢必放緩,就如ESPN所言,「(大谷的)每一局,看似都得付出代價」。想在今年球季結束前看到「投手大谷」先發投滿6局,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