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自7月4日起,桃園將聯手雙北、基隆一同擴大「車輛噪音稽查」。(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桃園自2023年6月啟動「靜桃計畫」大執法專案,由環保局、警察局、經發局及交通監理單位聯合執法,針對全市車輛噪音陳情熱點路段區域進行盤查。如今,執行近兩年來,噪音車告發數已由494件增至1251件,攔查件數也翻倍至6235件,為加強守護城市安寧,自7月4日起,桃園將擴大範圍,聯手雙北、基隆同步展開擴大聯合稽查。
張善政:四方合作杜絕噪音車,提升居住品質
先前張善政表示,自「靜桃計畫」執行以來,稽查件數超過千件、查獲約700件違規改裝情事,而民眾陳情案件數也略有下降,市府將持續與民眾、業者、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攜手,期盼透過「四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更有效杜絕噪音車輛,讓環境變得更好,還給桃園市民安靜、舒適的居住品質。

▲2年前張善政(中)期許有效杜絕噪音車輛,讓環境變得更好。(圖/翻攝自桃園市政府)
多管齊下稽查改裝車 導入AI與大數據強化科技執法
市府在「靜桃計畫」中,透過路上攔檢、科技執法、民眾檢舉等方式進行查驗,而後也與其他縣市政府進行聯合稽查,共同打擊改裝噪音車。此外,警察局也就轄內機動車輛店家進行盤查,針對違法改裝車輛蒐證通知到檢,公私協力一起解決噪音車問題。
另外,市府也推出「改裝排氣管AI辨識偵測設備」以AI辨識取代人工稽查,輔助檢核辨識改裝排氣管之車輛,後續辦理通知到檢,目前已布建於各區陳情熱點路段,可依稽查需求機動,調整布設點位,後續亦可結合大數據分析應用,提升科技執法精準度,達到管制車輛排氣污染及改裝噪音的雙重目標。

▲除了從法律上補強管理,市府也以科技輔助車輛噪音稽查。(圖/翻攝自桃園市政府)
「靜桃專案」上路 城市平均噪音下降5.9分貝
2023年「靜桃專案」展開,雖然初期取締件數不到500件,但經過持續強化,2024年排氣管噪音檢驗與變更登記作業已正式啟動,配合積極地噪音稽查,截至今(2025)年上半年,取締告發數已破1251件,不僅車輛違規率持續下降,城市平均噪音也下降了5.9分貝,張善政表示「顯示執法措施已見成效」。
針對噪音熱點加強稽查 暑期行動不間斷
雖然在抓噪音、非法改裝上取得成效,但張善政點出,時至今日仍不時會聽到或看到噪音車上路,「取締行動絕對不能鬆懈,不容非法改裝車輛擾亂市民生活」,須持續稽查噪音車夜間擾民的問題,尤其是暑假期間,部分年輕族群有深夜駕駛習慣,得針對民眾反映熱點進行全方位執法。

▲日前張善政表示,隨著暑假正式展開,市府同步加強執法行動,改裝噪音車是重點之一。(圖/翻攝自桃園市政府)
7月4日起啟動跨縣市聯合稽查 導入高科技執法設備
張善政表示,從7月4日(週五)起,市府也會擴大範圍,將與新北市、台北市及基隆市同步啟動改裝噪音車聯合稽查,動員市警局10個分局、88處派出所,並導入聲音照相、噪音實測及車牌辨識等科技設備,強化監控與執法效能,「讓非法改裝與噪音無所遁形。」
違規最高可罰5400元?改裝車小心雙重裁罰
若民眾使用非原廠(改裝的)排氣管,被執法人員路邊攔查、取締,或被民眾檢舉噪音,最後被查出未完成變更登記,可依法罰900至1800元;加上噪音檢測不合格,依噪音管制法可再加罰新台幣1800至3600元,兩者合計最高可罰5400元。

▲未使用認證排氣管者會被開罰,若噪音檢測又不合格,駕駛人將吃兩張罰單。(圖/翻攝自台北市政府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