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天氣一熱,蚊蟲又開始猖狂了(圖/翻攝微博)
夏季蚊蟲大軍來襲,不少人選擇天然防蚊方式,希望減少接觸化學成分,因此「防蚊植物」成為熱搜關鍵字。然而,這些香草植物真能有效驅蚊嗎?皮膚科醫師、農藝學者與芳療專家針對防蚊植物的實際效力給出專業解析。

▲香茅是常見的防蚊植物(圖/翻攝自Pixabay)
防蚊植物種類多,氣味成關鍵因素
市面上常見具防蚊效果的植物包括香茅、薰衣草、薄荷、迷迭香與除蟲菊等,其驅蚊原理多來自植物本身所釋放的天然氣味。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副教授黃文達指出,薄荷所產生的薄荷醇與芬多精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與抗菌作用,「文獻中顯示這些氣味對蚊蟲具有干擾效果,推薦民眾可在窗台或陽台種植,改善居家空氣品質並降低蚊蟲靠近機會。」
芳療師郭姿均也曾表示,「蚊蟲靠氣味覓食,若居家環境多種植香草,微風吹過時釋放的氣味即可混淆蚊蟲,達到天然驅趕的目的。」她推薦可選擇香茅、迷迭香、艾草與薰衣草等多種芳香植物,兼具防蚊與美化空間雙重效益。
醫師提醒:天然≠絕對安全,防蚊效果有限
對於防蚊植物的實際功效,皮膚科醫師王筱涵提醒民眾不要過度依賴。她指出:「香茅雖有效,但防禦時間短,平均約每20分鐘就需重新補擦或搓揉葉片以釋放氣味;而薄荷則可能對神經與呼吸道產生刺激,特別是3歲以下幼童,建議避免使用。」
王醫師強調,天然植物的防蚊效果往往不如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產品來得穩定,尤其對蚊蟲密度較高的環境而言,「應搭配其他防蚊措施如紗窗、蚊帳與合格防蚊液,以達最大防護。」
健康小提醒:正反觀點並陳,居家種植仍值得鼓勵
儘管防蚊植物的效果未必如民眾期待般「立竿見影」,專家仍普遍認為,若用來輔助改善居家環境氣味、降低蚊蟲密度,是值得鼓勵的生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空間與氣候的植物,如陽台可多試香茅與迷迭香,室內則建議適量擺放薰衣草與薄荷,搭配通風與不積水環境,因能有效減少蚊蟲孳生機會。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