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聯合國支持的國際銀行氣候倡議「淨零銀行聯盟」(Net Zero Banking Alliance, NZBA)近日正式表決,將成員對於氣候行動的核心承諾,從原先明確對齊《巴黎協定》中的1.5°C升溫目標,調整為較寬鬆的「遠低於2°C」範圍,象徵著全球永續金融目標出現重大方向轉變。

▲氣候目標鬆綁反映現實壓力,也為綠色金融信任機制與監管未來投下變數。(圖/永續新聞網)
此決議獲得90%參與投票的會員銀行支持,儘管NZBA強調1.5°C仍為其「指引之星」(guiding star),但聯盟同時表示,現實經濟脫碳進展緩慢,使得必須採取更具彈性與實用性的路徑。
「我們正處於氣候行動的關鍵十年中,我們需要包括銀行與金融業在內的所有部門,共同推動實質減碳的進展,」NZBA主席暨阿布達比第一銀行(First Abu Dhabi Bank)首席永續長Shargiil Bashir表示。「2021年我們認為可達成的目標,如今面對現實,某些產業根本沒有如預期轉型,不論是技術進展或政策配合,都慢於原本假設。」
產業現實考驗淨零承諾 脫碳進程受阻
根據聯盟說法,包括建築、航空與房地產等高排放產業的轉型速度遠落後於預期,造成銀行在制定與落實減碳貸放策略時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此外,來自美國與英國等主要市場的政治阻力與反ESG浪潮,也使銀行在推動氣候政策上進退兩難。
英國顧問機構Cambridge Associates氣候戰略主管Simon Hallett指出:「許多金融機構當初承諾淨零,但這幾年在實際執行時才發現這是個巨大的協調難題,牽涉跨產業、跨境供應鏈與法規整合。」
包括匯豐(HSBC)、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與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大型銀行,已公開調整原定的淨零路徑,並表示受到政策環境與產業現實的限制。
社會責任團體批評「削弱公信力」
這項決議也引來永續倡議團體的批評。英國倡議組織ShareAction的企業參與共同主任Jeanne Martin直言:「在我們親眼目睹史無前例的乾旱與洪災之際,銀行卻選擇放寬1.5°C的氣候目標,實在令人失望。每升溫0.1度都意味著更高的金融風險。」
目前全球僅約30%的高排放企業提出明確與1.5°C相符的轉型路線圖,若金融部門也放寬要求,恐將影響整體氣候治理進展。
法律風險與監管挑戰升高
除了形象與公信力問題,放棄明確目標也可能讓銀行面臨更高的法律風險。律師事務所Ashurst的氣候法律專家Becky Clissmann指出:「若銀行無法提出清楚、具說服力的科學或政策背景,說明為何放棄1.5°C,未來可能在法院中面臨法律挑戰。」
Clissmann補充,法院傾向重視承諾的一致性與依據,倘若承諾突然反轉,且缺乏合理解釋,將可能違反企業的受託責任與揭露義務。
從設定目標轉向實際行動?
面對外界壓力,NZBA領導層則強調,此次修正是「從設定目標邁向實質執行」的轉變,聯盟未來將提供會員更多具體工具與指引,包括部門減碳路徑、能力建設線上研討會,以及更靈活的碳市場與「避免排放」(avoided emissions)計算方法。
Bashir表示:「NZBA具備獨特地位,可協助會員銀行在淨零轉型過程中獲得實用支援。」
綠色金融下一步何去何從?
儘管聯盟聲稱仍維持對淨零的承諾,但此次表決無疑為氣候金融敲響警鐘。在缺乏明確目標指引的情況下,銀行可能延後高碳產業退出時程,甚至重新導向資金配置策略。
對機構投資人與金融監理機關而言,這也將成為重要的觀察指標——若氣候目標可輕易變動,則企業自願性承諾的可信度將大打折扣,恐需依賴更具強制力的監管介入。
歐盟、美國與亞洲多國監管機關,近年已開始制定金融機構的氣候揭露與風險管理標準。未來,若聯盟內部出現進一步退讓趨勢,勢必將加速政策監理機制的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