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宋真宗時,一位將領的侄子酒後命人稱其為「萬歲」,結果被活活杖斃。(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萬歲」原是古人用來表達祝福與喜悅的詞語,並非皇帝專屬。早在西周、春秋時期,便常見於詩經與金文中,人人皆可使用。直到漢高祖劉邦開始要求群臣朝呼「萬歲」,並由漢武帝進一步強化其皇權象徵地位,「萬歲」才逐漸成為皇帝的代名詞。宋朝後更嚴格限制,一般人僭用會被處罰甚至處死,「萬歲」從民間詞語轉為皇權象徵,見證了帝制擴張的歷史變遷。
在影視作品中常看到臣子朝見皇帝時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甚至直接以「萬歲」代稱皇帝。其實,「萬歲」最初並非皇帝的專屬用語,而是人們表達喜悅與祝福的詞語。這個稱呼,是歷代皇帝逐步從民間奪來的,最終成為皇帝的獨有象徵。
早在西周與春秋時期,像「萬壽無疆」這類詞語就廣泛用於祝壽與慶典。《詩經‧豳風‧七月》中便記錄了「萬壽無疆」的用法,表現出人們舉杯歡慶時的熱烈氛圍。西周金文中也常見類似表達,例如某些銅鼎上會刻「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等語句,僅是希望器物可代代相傳,與皇權無涉。
「萬歲」一詞正是由這類祝壽詞演變而來。最早誰都能說「萬歲」,並無地位上的區分。然而到了漢朝,情況開始改變。漢高祖劉邦為彰顯皇權,要求群臣朝見時高呼「萬歲」。史書記載,他上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為與之匹配,漢初名臣叔孫通創立一套繁複朝儀,「萬歲」也從此走向制度化。
到了漢武帝時期,「萬歲」已幾乎成為皇帝的代名詞。據說元封元年春,漢武帝登嵩山時,山谷中傳來「萬歲」的回聲,被隨從解讀為山神呼應皇帝,這也成了後來「山呼萬歲」禮儀的由來。不過在漢代,皇太子仍可被稱為「萬歲」,有些宗室甚至以「萬歲」為名,例如漢和帝的弟弟就叫劉萬歲。從漢至唐,對親王、大臣使用「萬歲」的記載仍時有所見。
直到宋朝,「萬歲」才徹底成為皇帝專屬。其他人一旦僭越使用,便可能招致嚴懲。北宋名臣寇準曾因街頭狂人對他呼「萬歲」而被政敵告發、遭貶職。宋真宗時,一位將領的侄子酒後命人稱其為「萬歲」,結果被活活杖斃。自此,「萬歲」成為權力最高象徵的代名詞,嚴禁濫用。
總結來看,從祝福語到至尊稱號,「萬歲」的變化,正是一部皇權逐步擴張的歷史縮影。這個曾屬於百姓的詞語,最終被皇帝「搶奪」成為專屬,成為古代帝制文化中最具象徵性的用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