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光申鈺、余德芹/台北報導
疫情還沒結束,隨著確診人數攀升,對於清冠一號的需求量也增加,不過現在傳出中藥材原料有缺貨問題,因為清冠一號需要的10味配方,其中有7味都是靠中國進口,為了降低對中國藥材的依賴,目前衛福部和農委會也在研擬,明年將擴大在地本土藥用植物生產。

▲台灣研發的「清冠一號」配方。
中藥材磨成粉狀,大部份輕症患者使用清冠一號藥物治療,不過現在傳出原物料有缺貨問題。
藥材行老闆:「板藍根5錢,炙甘草2錢。」

中藥行抓藥仔細秤量,清冠一號由10味配方組成,缺一不可,但其中只有桑葉、薄荷、魚腥草這3味在台灣栽種有達到商用規模,其他7味都得靠中國進口。
中醫師康涵菁:「除了缺貨以外,藥材也會因為需求量增加而(價錢)上漲,像是防風、栝蔞實跟魚腥草,這三個藥的貨量跟價錢,都是漸漸上漲跟缺貨。

▲許多中藥行都有販賣,已經代客煎藥好的清冠一號。
台灣研發的「清冠一號」,大部分藥材卻需要進口而來,中醫師直言,現在確診者對於清冠一號的需求,仍然有增無減,恐怕短時間內,難解決原物料缺貨問題。

中醫師康涵菁:「大多數中藥材都是中國進口過來,疫情的問題,所以船運的量變少的話,進來的數量也會比較少、比較慢一些些。」
疫情還沒過去,衛福部和農委會也在研擬,明年將擴大本土藥用植物生產,降低對中國藥材的倚賴,不過從種植到加工成藥材,到最後產銷,都還要再規劃。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行政院有要求,我們要做好跨部會溝通協調,這個產業鏈是還沒有形成,栽種要符合需求量,另外也不要生產過剩。」
台灣受到氣候及土地面積影響,中藥材在地大量生產不容易,面對清冠一號原料需求,得盡快想出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