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據《外交家》(The Diplomat)21日報導,在美中角力、全球供應鏈去風險化的背景下,台灣代工大廠正悄悄將AI伺服器產線搬往墨西哥。富士康、和碩與廣達三大龍頭陸續布局,背後不只是美國雲端巨頭的拉力,也有川普政府關稅威脅與墨西哥低調外交的推力。
台灣三大巨頭將AI硬體生產轉向墨西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長年在伺服器代工稱霸的台廠,過去與中國供應鏈緊密連動,但隨著美國要求AI關鍵硬體「北美製造」,以及美墨合作打造半導體與高階運算生態系,台廠正加速把產能轉進USMCA(美墨加協議)區域。早在2023年,台灣外貿協會就帶領20家電子與晶片廠前往墨西哥考察,為今天的產能擴張鋪路。
三大指標廠領軍:輝達、廣達、和碩
富士康宣布在瓜達拉哈拉打造全球最大輝達(Nvidia)Blackwell超級晶片伺服器整合基地,並同步在美國設「備援產線」,以分散政策與關稅風險。
和碩預計2025年第三季在墨西哥量產AI伺服器,強調自動化生產來解決人力瓶頸,未來不排除在美設廠配合客戶需求。
廣達則砸下10億美元(約新台幣3百億元)在新利昂州(Nuevo Leon)擴大投資,此地靠近美國德州,方便直攻雲端資料中心需求。外界認為廣達正把墨西哥當成AI伺服器成長主力基地。
川普的關稅成為一大變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關稅成變數
然而,這波布局也面臨新挑戰。川普政府7月起已把加拿大關稅調升至 35%,並威脅對墨西哥大舉加徵30%關稅。雖然墨西哥爭取到90天緩衝,但未來走向仍未明。若墨西哥最終被課稅,將削弱其成本與物流優勢,迫使台廠同步推進「雙軌策略」,即在墨西哥主力生產,美國設小規模備援產線。
外界注意到,墨西哥近期似乎透過安靜的外交政策,試圖爭取談判空間,包括加強與美國在安全領域合作,以降低貿易摩擦。這段時間,也讓富士康、和碩、廣達的計畫得以按表操課。
然而,專家提醒,墨西哥若要成為新AI伺服器重鎮,仍須解決供電、供水與人才培養問題。2024年熱浪導致的限電,已凸顯基礎設施不足。台廠雖靠自動化和派駐工程師因應,但長遠仍需仰賴墨西哥當局投資電網、水資源與教育訓練。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