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蔡英文卸任後首次出訪丹麥,並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上發表演說,台劇《零日攻擊》也在本次峰會首映。(圖/蔡英文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蔡英文近日出訪歐洲,並在丹麥「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上發表演說。蔡英文指出,台灣的存在有助於牽制中國擴張主義的野心,台灣的安全也對區域穩定、全球民主價值的維護至關重要。她也強調,任何威脅與脅迫動搖不了台灣持續與世界接軌、貢獻全球的決心。
蔡英文演說全文如下:
今天能夠來到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親自與大家見面,我感到非常榮幸與高興。雖然我過去曾多次以視訊方式參與這場重要的會議,但我始終希望能親自到場,親口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台灣、對我們的民主制度,以及對台灣人民不變的支持。
我要趁著這個機會,感謝拉斯穆森 (Rasmussen)先生再次邀請我出席這場意義深遠的會議,也感謝您給我這個機會造訪美麗的丹麥。同時,我也要肯定民主聯盟基金會長期以來為凝聚民主國家所付出的努力,特別是在當今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意義更為重大。
今年高峰會的主題至關重要,也非常及時。它聚焦於在盟友關係不斷變動、威權國家合作日益加深的世界中,我們該如何攜手合作,守護自由與民主。這些挑戰,如今已成為我們共同奮鬥的核心所在。
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民主、自由與人權這些核心價值,超越國籍、語言與制度上的差異,是我們團結一致的根本。而如今,在新的國際秩序中,民主國家彼此的互動也變得更加複雜與多變。因此,我們必須更加明確地堅持我們的目標與使命,更加有創意地因應變局。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集體地且有效率地強化自身的安全與防衛,進一步捍衛我們所珍視的價值。
我們今天齊聚一堂,正值「超級選舉年」之後。在這一年裡,民主世界的多個國家都經歷了領導人更替與立法機構改變,這個新的地緣政治局勢,將被「現有貿易」與「安全秩序」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與難以預測性所定義。這種不確定性來自於世界秩序的變動,過去對於盟友關係以及主要強權角色的各種假設,如今都受到質疑。此外,放眼全球,威權主義所帶來的威脅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
這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所建立的安全秩序構成了挑戰。民主國家如今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必須重新界定安全責任的新局勢中。歐盟也已意識到,並理解自身應該做好準備,在像是北約這樣的歐洲集體安全架構中,承擔更多的責任。此外,貿易關係的重新平衡與重新定義,也帶來了更多難以預測的情勢。我們現在所目睹的貿易衝突,正在動搖幾十年來建立的國際貿易秩序。
這些新出現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當我們面對在貿易利益重新平衡與安全責任重新分配中可能產生的衝突時,民主國家必須確保團結一致,並持續有效地維護各自與集體的安全應對能力。這些努力必須持續而堅定,因為我們的對手正不斷結盟,並發展各種新手段,企圖分化我們、侵蝕我們的體制,並挑起社會對立。
這也意味著,民主國家必須更加堅定地面對這些變局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挑戰。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領導者展現高度智慧,也需要整個社會攜手合作。現在正是我們積極對外聯繫並靈活調整的關鍵時刻。既然互動的規則已經改變,我們的集體策略也必須隨之調整與進化。當前這個時刻,我們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策略,來確保我們國家的安全與經濟的繁榮。在面對挑戰時建立韌性,是我們生存的關鍵。
韌性不只是一個流行的詞彙,它是實現可持續自主的根基。它使我們能夠承受衝擊、在壓力中調適,並且更堅強地站起來。在台灣,我們深知韌性是什麼,因為我們對那些試圖利用民主的不完美來破壞體制的勢力,有著切身的體會。我們的人民曾親身經歷威權統治的傷害;如今,我們幾乎每天都面對升級的威脅與恐嚇。
我們的鄰居曾以為,透過不斷的網攻、駭客行動與軍事演習,可以使台灣人民陷入恐懼或麻痺。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相反地,台灣人民將這些挑戰化為建立韌性的基礎。正是這股韌性,使我們得以保護選舉不受威權干預,使我們走過疫情的挑戰,也讓我們在資訊操弄面前,更加警覺、更有素養。韌性的展現涵蓋各層面,從個人到集體、從經濟到國防。
在過去八年,台灣積極在各領域建立韌性。以國防為例,我們持續擴大投資。到我任期結束的2024年5月,國防預算已提升超過80%,每年平均成長近8%。這是台灣歷來最有系統、最有規劃的國防投資。
未來,我們也會依據實際的安全需求,持續強化投資。不只是傳統武器系統,如:戰機等,台灣也在不對稱作戰能力上加大投入,例如:陸基機動反艦飛彈。這些投資同樣擴及我們的官兵,他們正接受更完善的戰鬥訓練與裝備,強化戰場意識,以及指揮管制能力。
我們也借鏡歐洲朋友的經驗,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推動後備軍人訓練改革,並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這些努力將最大化台灣的國防自立與社會應變能力。我們也希望向世界傳達,我們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不把夥伴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
台灣也加強數位基礎建設,以因應網路攻擊,並與公民社會攜手對抗資訊操弄。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我們共同面對的是外來資訊干擾與認知戰。
科技的進步,讓人民更容易發聲,卻也讓假訊息與操弄資訊更快速散播。惡意勢力透過社群媒體,散布錯誤與誤導資訊,試圖動搖民主基礎,製造人民之間、社會與政府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的分裂。此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崛起,認知戰不再受語言或國界限制。藉由資訊戰滲透社會,已變得比以往更容易,而這樣的分化,正對民主治理與合作構成嚴重挑戰。
因此,我們必須動員多元利害關係者,一起強化國內的韌性,包括企業界、地方政府、公民團體及媒體。唯有透過協力合作與資訊分享,我們才能共同築起對抗滲透的防線。然而,僅有堅實的國防與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還不夠。台灣的經濟韌性,建立於「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策略思維。
透過策略夥伴關係,台灣打造出一個有能力為全球安全供應鏈貢獻的產業生態系。我們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領域,不僅是台灣經濟的命脈,也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人工智慧逐漸定義國力的時代,台灣的晶片產業是全球繁榮的重要支柱。
在全球秩序正經歷重大轉變的時刻,台灣依舊是國際社會堅定的夥伴。我們對民主、人權、和平與繁榮的承諾從未動搖。我們不僅深刻理解那些企圖利用民主缺陷來破壞體制的危險,台灣人民更親身經歷威權統治的苦痛。台灣的存在,有助於牽制中國擴張主義的野心。
對國際社會而言,台灣的存在,證明民主在面對長期威脅下仍能存續與發展。台灣的安全對區域穩定、對全球民主價值的維護至關重要。我們也了解我們夥伴的戰略利益,並以實際行動強化彼此的合作。
台灣具備高科技製造能力,能夠成為民主陣營的重要支柱。這樣的產業靈活性,有助於全球供應鏈的韌性,特別是在電子、綠能與醫療等關鍵領域。我也深信,無論外在威脅或內部挑戰,都無法削弱我們人民的韌性與我們民主制度的堅實基礎。台灣會持續與國際夥伴分享我們在建立韌性上的經驗。
我們的可靠,從來不是靠口號來證明,而是透過一致的行動,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也不曾退縮。我要再次強調,任何形式的威脅與脅迫,都動搖不了台灣持續與世界接軌、貢獻全球的決心。台灣人民已準備好與全球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個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深化合作。
我們正身處一個全球秩序深刻轉變的關鍵時刻,許多長久以來的假設正受到挑戰。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正在重塑。但在這樣的變局中,有一點始終清楚明確:民主與韌性,將是我們共同未來的基石。台灣證明了,在威權壓力下依然能堅守民主,不失開放、不失人性。我們的經驗也證明,即使民主不完美,仍然能因應最嚴峻的挑戰。
台灣將持續與所有渴望促進和平與穩定的朋友站在一起。我們也願意與國際社會分享數十年來的經驗與學習,讓我們的區域與全世界都更有能力、更有準備去守護我們所珍視的價值——那就是自由與民主。雖然未來仍會面對新的挑戰,我始終深信,只要我們團結合作,必定能夠迎向勝利。我要再次感謝拉斯穆森先生與民主聯盟基金會的邀請。很榮幸今天能與各位共聚一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