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智凱/台北報導

▲姚愛寗(左起)、林哲熹、温貞菱關懷地球(圖/記者鄭孟晃攝)
林哲熹、温貞菱、姚愛寗走進北極、帛琉與挪威,和三位主持人共同感受氣候變遷的真實衝擊,登上科學家限定的北極研究島嶼,在這邊得隨身攜帶信號彈慎防北極熊、露天如廁等辛苦的環境,就為了跟台灣極地研究學者親眼見證暖化現場。
這趟旅程,沒有人是旁觀者。每一步、每個畫面,都讓人重新思考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我們能做些什麼?林哲熹感性表示:「思考你想要的世界,然後努力把它推向那裡。」温貞菱更在帛琉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震撼威脅:「如果是自己住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真的會非常難以適應。」姚愛寗則驚訝於挪威人積極親近自然,走向戶外的生活態度:「自給自足的玻璃圓頂屋,是我夢想中的生活方式!」
當林哲熹踏上北極斯瓦爾巴群島,他沒想到自己會被永晝搞得整夜睡不著,也沒想到自己會親眼看到一塊塊巨大的浮冰在眼前碎裂。這裡,是全球暖化最快的地方,升溫速度是地球平均的四倍。他說:「面對這樣壯闊又危險的自然環境,會不由自主思考我們想要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而我們能做什麼讓它朝那個方向前進?」孩子們在這裡第一次走進極地科學家的研究現場,看見冰層的厚度年年減少,不是教科書上的氣候數據,而是眼前那片正在退縮的白色大地,提醒著時間真的不多了,而且還在冰川上廁所,讓他直呼真的是前所未有的體驗,還趕緊告訴爸爸這個創舉。
主持人温貞菱首次來到帛琉即「人品爆棚」,不僅與鯊魚共游,還遇上壯觀的傑克魚風暴。能有這樣的體驗多虧帛琉傳統「Bul禁漁文化」,由酋長根據魚類狀況,適時宣布禁止捕撈,讓海洋能夠休養生息,成為對抗環境變遷的力量。但帛琉也正面對著海平面上升的嚴峻威脅,温貞菱第一次體會到海平面上升的真實景況,「白天看起來,海離我們還很遠。結果到了晚上,我們拜訪的當地家庭竟然海水淹到腳踝,他們還說一年一年淹的高度不斷增加中。」温貞菱感慨地說:「如果我們的家鄉有一天也面臨這樣的狀況,應該會非常困擾」。同樣身為四面環海的台灣孩子們真切理解氣候危機不只是資料,而是具體且迫近的生活議題。到了當地知名的黃金水母湖,卻沒半隻水母讓她相當失望,水母還白化,只看到1隻,深感生態不妙。

▲姚愛寗(左起)、林哲熹、温貞菱分別赴挪威、北極、帛琉(圖/記者鄭孟晃攝)
挪威的生活方式,讓姚愛寗動了「搬家」的念頭,「我本來以為北極圈只有冰雪,但他們竟然蓋出一個圓頂溫室,裡面種滿蔬菜,還有自己的海水淡化系統。我以前就嚮往這種生活,很想搬去花蓮過這樣的日子」。氣候行動可以是住在極圈裡的一戶人家,用自己的雙手種菜、儲水、減碳,也可以是一群孩子,從垃圾分類做起,一點一滴累積對環境的關心。這趟旅程也讓孩子們接觸到薩米人的傳統放牧方式,《下課花路米》了解馴鹿面臨的生存挑戰。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環保,更是尊重自然、與環境共存的生活態度。
林哲熹與模特兒女友登記1年多,錄影過程中與不少孩子相處,因此被問到生子的想法,他表示如果自己有小孩,很想知道自己如果有小孩會是怎樣,或許也許可以來教他,但到底何時要生?他表示順其自然,不會特別避諱,這趟到北極也特別練習如何開槍,畢竟如果在陸地上遇到北極熊應該就死定了,但還好最後沒有真的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