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不是熬夜!「睡覺1狀態」增加53%糖尿病風險:躺著也中槍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示意圖/Pexels)

▲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示意圖/Pexels)

一般人得糖尿病,會聯想到飲食不當。但一項去年(2024)發表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因此,減少夜間光照可能是一種簡單且低成本的預防策略,即使是具有高遺傳風險的人,也能透過這種方式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該項研究發表於去年7月出刊的《刺胳針歐洲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 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進而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夜間光照會干擾人體的生理時鐘 (晝夜節律),而生理時鐘紊亂已被證實與第二型糖尿病有關。這項大規模前瞻性世代研究為了驗證個人光照暴露是否能夠預測糖尿病風險,納入8萬4790 人 (平均年齡 62.3 歲,58%為女性),參與者需佩戴光線感測器持續一週,記錄日間與夜間的光照情況,研究團隊追蹤這些參與者約7.9 年,紀錄是否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結果顯示,相較於夜間光線較暗的人 (前50%) ,夜間暴露於較強光線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夜間光照 50~70百分位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9%;夜間光照70~90 百分位者,風險增加39%,夜間光照90~100百分位者,風險增加53%。

此外,生理時鐘過早或過晚,都會使糖尿病風險增加6~26% 。更重要的是,夜間光照與遺傳風險都是影響糖尿病風險的因子,因此,即使具有較高的遺傳風險,減少夜間光照仍可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