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許智超報導

▲聽力專家認為,若長期使用主動降噪耳機,可能會對聽力產生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許多人外出時都會配戴耳機聽音樂,然而,隨著科技發達,許多廠商也紛紛推出「降噪」功能,讓用戶可以隔絕外界噪音,專心享受音樂。不過,聽力專家就提醒,若長期使用這類主動降噪耳機,可能會對聽力產生影響,甚至增加罹患聽覺處理障礙(APD,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的風險。
根據外媒《What Hi-Fi》報導,有部分聽力專家認為,過度依賴主動降噪耳機可能會改變大腦處理聲音的方式,進而提高罹患APD的機率,APD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患者的耳朵雖沒有生理問題,但大腦無法有效解讀所接收到的聲音,導致在複雜的聲音環境中,無法清楚理解對話內容。
報導提到,雖然仍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主動降噪耳機是否會影響聽覺,不過有名來自倫敦、25歲的行政助理Sophie就分享,自己在寧靜的鄉村長大,搬到倫敦後,發現城市噪音讓她難以適應,因此養成了每天戴降噪耳機長達5小時來隔絕環境聲音。
Sophie表示,她最近發現自己在吵雜的環境中,能夠聽到聲音的存在,卻無法分辨它們的方向,甚至在與人交談時,經常無法快速理解對方的話語,「我知道有人在說話,但我的大腦無法快速處理這些聲音。」隨後,她接受了專業的聽力測試,結果顯示聽力沒有任何損傷,但專家診斷她可能患有APD。
專家認為,若長時間依賴降噪耳機,大腦聽到的聲音種類就會變少,進而影響其「篩選」聲音的能力,就像在吵雜的酒吧裡,大腦應該要能夠優先處理朋友的對話,忽略背景音樂,但如果大腦長期缺乏這種訓練,可能會將所有聲音視為同等重要,導致患者在嘈雜環境中難以分辨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