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人/最「俄」的幸福三明治!金髮美女用美味替鯡魚甩臭名
三立新聞/綜合報導
又是成功的美食外交,俄羅斯新住民徐彧霏在台灣南部擺攤,賣的是家鄉美食鯡魚三明治和布林餅,金髮碧眼很受矚目,也成了自家品牌的活招牌,餐車所到之處都有粉絲追隨,徐彧霏會創業,一開始是想要扭轉台灣人對鯡魚罐頭的錯誤印象,很多人認為那是很難聞的腥臭味,但徐彧霏想要把家鄉美食推廣出去,她只好親自上場出攤示範什麼才是波羅的海煙燻鯡魚的正確吃法。現在的她和來自哈薩克的先生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起住在台灣,還拍短影片,要讓大家更認識她的家鄉文化。
網路無國界透過影音能傳遞的更多更廣,來自非洲南部史瓦帝尼王國的丹哥也是很好的例子,來台將近11年,現在可是一個影音創作者,當年因為獲得了獎學金來到台灣東華大學念書,遇到了現在的妻子bonnie,婚後兩個人合作拍短影音,內容是丹哥認知到的台灣印象還有生活經驗,在台灣這些年的學習,也讓丹哥的興趣變成了專業,成為攝影師和音樂製作人。他說自己就像一塊海綿可以到處吸收,用更開放的方式接受意見還有文化融合。
來自越南的阮慧齡在雲林西螺經營蔬果行,跟街坊鄰里互動都很好,雖然歷經了疫情衝擊跟蔬果滯銷,她始終非常樂觀面對,還連續兩年每個月捐出物資箱,與里長攜手送暖邊緣戶,但其實阮慧齡在台灣曾經經歷過失婚的徬徨,她仍然選擇繼續奮鬥,不斷學習,現在甚至連台語嘛ㄟ通,她也找到了一起奮鬥的好伴侶,從親切賣菜到熱心公益,慧齡在異鄉活出溫暖的力量。
台灣的傳統藝術表演「皮影戲」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但您知道嗎,在雲林縣有一群新住民媽媽們,他們組成了皮影劇團,平常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到了假日就一起練習,從繪畫剪裁、上色到護貝通通自己來,他們的作品唯妙唯肖,成品無論是人或是動物,連道具都很逼真,而劇本是他們在台灣的親身經歷,由東南亞新住民操偶,全部是真人真事改編,每一齣戲都是他們的人生故事。
▲我們一家人/最「俄」的幸福三明治!金髮美女用美味替鯡魚甩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