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帝君低頭!習近平冷處理換來川普妥協 拉美三國奔北京求合作

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與北京的貿易角力,終於迎來戲劇性降溫。美中兩國在瑞士日內瓦展開為期兩天的高層貿易談判後,於週一(12日)達成重大協議,宣布將大幅削減彼此關稅,暫時按下長達數月的貿易戰暫停鍵,也讓全球市場鬆了一口氣。就在中美關係重啟之際,拉美三大經濟體——巴西、哥倫比亞與智利的領袖也幾乎同一時間飛往北京,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北京毫不掩飾地表達:「我們無法接受美國總統試圖一夜之間向全世界施加的那些措施。」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習近平堅持不向美國低頭,最終盼到了美國遞出的橄欖枝。(圖/翻攝自新華網)

《彭博社》12日報導指出,根據聯合聲明,美國將對中國商品關稅從高達145%調降至30%,為期90天;中國則把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降至10%。這一消息公布後,不僅激勵美、中兩國股市同步大漲,美元走強,甚至連川普政府也獲得一絲通膨壓力緩解的空間。

不過,這場勝利的主角不是川普,而是習近平。中國國家主席在面對美方強硬關稅攻勢時,選擇拒絕妥協,堅持強勢立場,如今成果斐然。研究機構Trivium China創辦人麥卡弗(Trey McArver)就直言:「這可說是中國能盼到的最佳結果──美國退讓了。」

習近平硬撐到底 反讓川普壓力山大

自川普上月宣布祭出34%的對等報復性關稅後,北京一方面不為所動,反而選擇降低關鍵利率、推出穩經濟措施,同時派遣外交高層遊說新市場,尋求出口替代方案。習近平更罕見地多次拒絕川普通話請求,即使面對外界壓力也不改強硬立場。

反觀川普,則飽受國內壓力夾擊,不僅金融市場動盪,連共和黨內部也開始質疑關稅政策是否會拖垮選情。川普12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語氣明顯放軟,表示最快本週末可能與習近平通話,形容這是一場「全面重啟」。

川普強調:「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我們不是想傷害中國,他們關閉了很多工廠,社會也很不安,他們很高興與我們達成協議。」

中方幾乎全勝 川普「縮手」應對

根據協議,美國同意中方設立一名貿易對口人,並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導該機制;雙方也將合作打擊芬太尼走私問題,若配合順利,美國可能進一步取消額外20%的關稅。

這份協議幾乎滿足了中國所有核心訴求,包括凍結先前宣布的懲罰性關稅,並使中方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待遇與其他國家一致。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將這視為一場戰略勝利,也為習近平的製造業與自力更生政策提供強而有力的背書。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中國研究副主任迪皮波(Gerard DiPippo)直言:「這次的教訓是,經濟實力才是關鍵。」

▲川普因祭出關稅等措施,致使美國市場受到影響。(圖/翻攝自X平台 @WhiteHouse)

南美三國總統搶進北京 美國影響力遭稀釋

就在中美關係重啟之際,拉美三大經濟體——巴西、哥倫比亞與智利的領袖——也幾乎同一時間飛往北京,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引述英國《衛報》12日報導,巴西總統魯拉率領11位部長與150多位企業代表,展開為期四天的訪中行程,並表達希望與中國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魯拉在北京毫不掩飾地表達:「我們無法接受美國總統試圖一夜之間向全世界施加的那些措施。」

數小時後,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也抵達北京,第一站就前往中國長城,並宣示希望該國不再「只單方面看向美國」。裴卓說:「我們決定在中國與拉丁美洲之間邁出深刻的一步。」

智利總統波里奇(Gabriel Boric)則預計出席中國與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CELAC)的高峰會。對此,巴西學者史佩克特(Matias Spektor)分析指出:「當美國背離自由貿易、採取掠奪性政策時,其他國家自然會選擇與中國這樣仍主張合作的對象往來。」

暫時停戰恐不等於解決問題

儘管此次協議為市場帶來短期利多,但專家普遍提醒,根本矛盾並未解決。美國對中長期貿易逆差、智慧財產權、補貼問題等此次仍未觸及,未來雙方能否在90天內達成長期協議仍存變數。

荷商安智(ING)銀行因此將中國GDP預期上調至4.7%,但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邢自強警告:「這段暫停期可能會促使廠商提前出貨與擴大生產,但長期解方仍具挑戰。」儘管如此,中方的態度依然明確。中國社科院專家表示,在不觸及國營企業等核心制度問題的前提下,中國仍願意就其他貿易議題與美方磋商。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

一鍵看世界 川普 美國 貝森特 中國 關稅 習近平 巴西 哥倫比亞 智利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