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下的中美交鋒 關稅戰背後的大國算計恐難妥協

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曾經象徵自由貿易精神的瑞士日內瓦,如今又站上國際舞台的風口浪尖。本週末,中美兩大經濟強權將在此展開備受矚目的貿易高層會談,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大規模對等關稅後,雙方首次正式交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川普與中國因為關稅問題,經過一次又一次彼此激烈喊話後,終於要進行高層會談,只是效果如何各界都還在觀察。(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透過聲明證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預計於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將與貝森特進行會談。

瑞士向來自認為是全球貿易體系命運的決定之地。1947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就是在日內瓦簽署;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也設於此。然而,川普政府對WTO態度冷淡,並大推關稅政策,讓這座「貿易聖地」地位岌岌可危。如今,隨著美中談判重返阿爾卑斯山下,日內瓦又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美對中關稅飆至145% 財長坦言「撐不久了」

「沒有哪一方先開口,而是經過多次接觸自然促成。」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說道。他將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一同赴日內瓦,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習近平的心腹何立峰會面。雖然這兩位美方官員無法完全地主導政策,但分量夠重,足以讓中方重視。不過,貝森特也不諱言,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高達145%,「這樣的水準是難以為繼的」,就算電子產品和其他部分品項獲得豁免也無濟於事。

中國則是祭出最高125%的報復性關稅下,仍悄悄豁免了對飛機引擎、藥品等商品,顯示雙方都希望為談判保留空間。

恐離「上菜」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同意會談,這週六與週日將討論『要談什麼』。」貝森特直白表示,這場會議很可能只是鋪設談判桌,離真正「上菜」還有一段距離;中方也抱持戒心,商務部指出:「中國有句老話,『聽其言,觀其行』。」

畢竟,雙方核心歧見仍難化解,包括中國的產業補貼、國營企業角色、智慧財產權、數據法規與監管標準等結構性問題,這些可能都不在這一輪談判議題之列。

根據《經濟學人》7日報導,花旗銀行資料顯示,今年4月下旬,中國出口美國的貨櫃船年減超過36%;而依哈佛大學學者卡瓦洛(Alberto Cavallo)團隊從美國零售網站收集的數據,中國商品價格已有上升趨勢。顯然,這場關稅戰讓雙方都不好受。

▲習近平派出自己的心腹,同時也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在日內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談。(圖/翻攝自新華網)

關稅升至「阿爾卑斯山」高度 還能退場?

從川普4月初宣布34%「對等關稅」、再加上懲罰中國製造芬太尼的20%稅率,以及歷任政府留下的基礎關稅,雙方經過數輪報復後,迅速推升至逾125%的高點。雙方都沒打算將關稅升得這麼高,如今也都在尋找「下坡路」。

如果談判順利,雙方關稅或有機會下降,美方甚至可能為取消芬太尼關稅找個理由。儘管如此,大局仍未明朗。川普政府目前正與其他17個較容易協商的國家進行談判;中國則逐步為國內輿論鋪路,準備打一場長期戰。

WTO失能,瑞士失語?

令人唏噓的是,這類國際貿易衝突,本應由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出面裁定。中國確實已向WTO正式提出申訴,痛批川普的對等關稅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但問題是,WTO法官人數不足,無法處理上訴案,美方也根本不理會裁決結果。

「川普打造的是一個『非體系』的貿易秩序。」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教授鮑德溫(Richard Baldwin)直言。日內瓦雖再次成為高風險談判的場地,卻已非能左右全球貿易命運的主角。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 川普 美國 中國 關稅 瑞士 日內瓦 貝森特 何立峰 習近平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