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遺產繼承問題多 地政士讓你一次全搞懂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 遺產繼承問題多,地政士建議可提前規劃,既能合法節稅,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煩惱。(示意圖/pexels)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不動產繼承發生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今年Q1「繼承移轉登記」1.79萬棟,創2016年來統計同期次高。金門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林怡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近年遺產繼承問題越來越多,建議長輩可事先規劃,既能合法節稅,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煩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超高齡社會」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20%以上,據國發會推估資料,今(2025)年台灣就會步入超高齡社會;另據內政部統計月報「繼承移轉登記」棟數資料,2022年前,歷年Q1皆在1.5萬棟以下,近3年Q1通通突破1.7萬棟,顯示繼承發生越來越多。

▲林怡指出,不動產繼承與贈與將課徵不同稅負,而繼承還有三種方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不動產「繼承、贈與」稅負大不同

林怡指出,如果長輩在世時,想透過贈與事先規劃,因每年有244萬贈與免稅上限,所以一般會建議「逐年贈與」,但過戶時就會產生地價稅、每次的地政士協辦、規費等費用,另外,如果是2016年前取得的房產,採贈與方式規劃,未來受贈者出售房屋時,就會喪失採「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計稅方式,必須繳納「房地合一稅」。

她說,採繼承方式,如果是2016年前取得的房產,未來繼承者出售房屋就能採取「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計稅,且過戶辦理等一次解決,可以省去許多煩惱,所以一般地政士都會建議長輩財產還是讓後輩透過繼承取得即可,畢竟「房地合一稅」須課徵獲利15~45%稅金,遠高於「財產交易所得稅」2~3倍都有可能。

繼承有三種方式 遇不肖子孫才提前贈與

林怡說,其實繼承有三種方式,一、公同共有繼承,通常發生在繼承人有糾紛無共識狀態下,任一繼承人蓋章就能完成;二、一般繼承,依人數平均繼承,每人都可自行處分持份;三、分割協議繼承,繼承人們自行談好每人持份。

不過,她也提醒,實務經驗上,還是有許多長輩選擇「逐年贈與」,因為目前台灣法令上有特留份存在,即使被繼承人立下遺囑指定特定人士繼承,但法定繼承人依舊保有原應繼份的1/2,所以部分長輩遇到不肖子孫時,寧願多繳稅金提前贈與給其她自己喜愛的晚輩。

最後,林怡建議,台灣稅法繁多且複雜,而不動產過戶也有許多眉角,建議民眾若有相關需求,應尋求專業可信任的地政士協助,才能合法節稅,真正省時、省錢、少糾紛。

遺產繼承 繼承移轉棟數 不動產繼承 林怡 地政士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