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習近平持續整肅軍方高層 凸顯不信任解放軍
美國華府國防大學中國軍事專家在今天刊載的紐約時報評論文章中指出,習近平持續整肅軍方高層,不但讓攻台準備時間表產生疑問,也令人質疑他是否能指望軍方將領成功發動戰爭。
▲習近平持續整肅軍方高層。(圖/翻攝自新華網)
中國軍事專家孫飛(Phillip C. Saunders)與吳志遠(Joel Wuthnow)在「紐約時報」客座評論共同撰文指出,習近平據信已下令解放軍在2027年前做好必要時攻台的準備,令人憂心未來幾年將發生災難性軍事衝突,而且幾乎無可避免會把美國捲入。
文中指出,中國過去2年來,已有2位國防部長和一連串解放軍軍官遭撤職,其中包括火箭軍高層,而火箭軍控制中國的核武。根據報導,遭免職者包括曾直接向習近平匯報,並深入參與攻台計畫的解放軍2號人物何衛東。
文中指出,軍方人事動盪引發對解放軍領導階層的能力與可靠性的嚴重質疑,可能削弱習近平的戰爭意圖,為台灣和美國爭取到加強防禦的時間。
文中指出,中國軍力已今非昔比,過去落後的軍隊,如今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並在空軍、海軍和飛彈能力方面接近美國。中國軍方已進行攻台或圍台演習數年,包括今年4月的演習,且正努力解決運送數萬名部隊橫越台灣海峽的挑戰。
但硬體和後勤無法保證勝利,軍事效能極度仰賴戰場領導能力,指揮官必須在戰爭迷霧中果斷作出艱難決策。中國自1979年以來未曾參與戰爭,與美俄官兵相比,這一代的軍官毫無實戰經驗,這點習近平本人也曾表達憂慮。
文中指出,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掌控可能不牢固。
解放軍是中共的軍隊,軍官須對黨宣誓效忠,直接接受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命令。理論上,黨應該牢牢掌控軍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毛澤東名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凸顯軍隊的重要性。為確保軍隊忠誠,中共高層往往賦予其高度自主,形同讓軍方自我監督。
隨著軍費年年激增,貪腐機會也隨之增加。
近期軍方遭免職者大多似與貪腐有關。但與歷任領導人一樣,習近平仍需軍方支持才能穩固政權,因此他打擊貪腐的力道也有限。而近兩年被拉下馬的,多是他親自任命的將領,凸顯問題之棘手。
貪腐嚴重削弱軍事準備。擅長收賄的軍官升遷,採購劣質的裝備。美國國防部去年報告指出,火箭軍的腐敗嚴重到部分飛彈發射井需維修。
更嚴重的是,一連串高層肅清顯示習近平可能無法完全信任軍事顧問提供的戰備評估。以何衛東為例,他曾任東部戰區司令員,主導對台作戰計畫,2022年被提拔為軍委副主席,成為習近平的核心軍事顧問,如今也遭到革職,引發對台戰略的疑慮。
然而,文中指出,這不表示台北或華府能掉以輕心,若中共認定台灣正朝獨立邁進,即使解放軍未完全準備好,也可能奉令出征。
但目前習近平可能不渴望開戰。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的災難性侵略顯示,軍事力量本身不足以打敗頑強防守的較小敵人。無論勝敗,攻台都可能重創中國原已面臨成長減速和美國高額關稅壓力的經濟。一旦軍事失利,還可能危及習近平的政權穩定。
孫飛和吳志遠在文中強調,台灣應趁機大幅提高可用於擊退侵略的武器支出,像是反艦巡弋飛彈、水雷與無人機。
美國應在區域內部署更多長程飛彈與武器,以嚇阻中國動武,同時運用美軍創新能力,設計能利用中共將領缺乏經驗等缺陷的作戰方式,阻止中共犯台。
文末指出,當前最大的風險是,中國挑釁的言行恐引發誤判,甚至戰爭。中國不會停止威脅,台灣和美國的領導人必須避免過度反應,並瞭解在可預見的未來,習近平不會願意派出醜聞纏身的軍隊上戰場。(中央社紐約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