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場迎新改革 主動式與平衡型產品接連登場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櫃買中心提醒投資人充分了解ETF商品特性與風險再進行投資。(示意圖/PIXABAY)
金管會今(114)年開放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發行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引發市場熱烈迴響,已有多家業者積極規劃發行相關產品,預計未來將陸續推出股票主動式ETF、債券主動式ETF及股債平衡型ETF等多元商品。隨著這類新型ETF的問世,臺灣蓬勃發展的ETF市場將再創里程碑,朝向具有本地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穩步邁進。
ETF商品一向為國內投資人所熟悉的理財工具,而今年開放的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雖與現行被動式ETF在申購、贖回與交易制度方面(如市場交易、零股交易、定期定額及信用交易)架構一致,也設有流動量提供者制度,但其操作策略與商品標示具有明顯差異。根據規範,主動式ETF在基金名稱中會標註「主動式」字樣,若其投資範圍以股票為主,則證券代號第六碼為A;若以債券為主,則為D。而被動式平衡型ETF的證券簡稱前兩字為「平衡」,其證券代碼第六碼則為T,使投資人能夠一眼辨識商品屬性。
在操作層面,主動式ETF以追求主動操作報酬為目標,基金經理人根據其投資策略與專業判斷主動建構投資組合並進行調整;而被動式平衡型ETF則屬於被動追蹤型商品,其標的指數成分證券包含股票與債券,並依預設的比例或條件調整股債配置,力求達到指數績效的模擬與複製效果。
櫃買中心進一步提醒,無論是期望透過主動選股獲取超額報酬,或是藉由股債配置追求穩健成長,投資人購買ETF商品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深入了解各類商品的特性、費用結構及潛在風險。以平衡型ETF為例,其透過固定或動態的股債配置比例達到資產分散效果,對有股債配置需求的投資人而言,無須自行調整投資比重,亦可藉由ETF交易成本低於開放式基金的優勢獲得較高投資效率。然而,不同平衡型ETF間的股債配置方式與比例存在差異,其承受的風險程度也不一,投資人選擇時應審慎比較分析。
至於主動式ETF,其由投信公司之投資團隊依專業研究成果與判斷進行操作,每日於公司網站揭露全數投資組合內容,使投資人可掌握投資標的分布。但相對於被動式ETF,主動式ETF可能產生較高之交易成本與管理費,投資人亦須注意相關收費與風險後再做出投資決策。
櫃買中心強調,投資人購入ETF商品後,應持續留意市場波動與ETF市價與淨值間的折溢價變化,管理自身風險。為協助大眾認識主動式與平衡型ETF制度與商品特色,櫃買中心已於官網建立專頁與懶人包,提供清楚完整的資訊說明。投資人可透過《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及《ETF訊息中心》(https://info.tpex.org.tw/ETF/zh/)查詢更多相關資料,以掌握最新投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