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大出逃!還能再持有美國資本嗎? 他分析出爐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關稅戰下美國資產還值得持有嗎?川普才上任不到100天,風雲變色。(圖/翻攝自Pixabay)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經濟秩序正在轉變,而資本正以實際行動投下不信任票,加拿大「地緣政治觀察家(Geopolitical Monitor)」觀點出爐,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固然讓資本市場害怕,但美國政策不但倒行逆施資本市場,總統川普的朝令夕改,使得美國百年商預售所,投資人更應該看的是,美國資產還值得信任嗎?

加拿大「地緣政治觀察家(Geopolitical Monitor)」觀點指出,上週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資本大量外逃的現象,導火線是川普政府大幅升高關稅措施。當投資人消化這一輪保護主義的政策衝擊時,股市與債市雙雙下跌,即便隨後宣布非中國地區的關稅將延後90天實施,仍無法扭轉市場的損失。單單是這類貿易手段的宣布,就已對市場信心造成難以挽回的打擊,投資人如今正重新審視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美國是否仍是安全且具策略性的投資地?答案越來越傾向於:不是。

川普第二任期的經濟政策,進一步強化了以「貿易是零和博弈」為前提的思維,並將關稅視為施加影響力的粗暴工具。但現實是,這些措施對美國的消費者與生產者而言,實質上就是加稅。新一輪的關稅具有廣泛性與懲罰性,已經開始推高企業的進口成本、模糊企業獲利預期,並加劇通膨壓力。當聯準會原本就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背景下,美國正在朝「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逼近,也就是經濟增長疲弱與通膨高企並存的最糟局面,投資人自然迅速反應。

這場轉變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更關乎美國的「信譽」。數十年來,美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頂端,輸出服務、智慧財產權與高端製造業,同時進口廉價商品壓低物價,這一體系既獎勵了美國的創新與企業精神,也鞏固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但這一體系的前提,是開放、規則與可預測性。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正是這個契約的瓦解。

即使在這一輪關稅衝擊之前,美國市場表現早已落後於其他國家。投資人逐漸適應一種新現實:曾被視為開放市場與穩定治理標竿的美國,如今愈來愈呈現內向且多變的經濟姿態。「川普治下的美國」已成為不確定性、施壓與制度疲弱的象徵,而投資人也正據此重新調整資產配置。

美國恐走向衰弱

在貨幣市場上,歐元成為這波重新評估中的最大贏家。上週歐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大漲,甚至創下史上第三大單週漲幅。但這並非因為歐元區經濟回春,而是因為歐元目前是美國以外,唯一仍具可信度的儲備貨幣選項。全球央行與主權基金如今正面臨選擇:要繼續依賴一個受任意貿易政策與懲罰性關稅驅動的美元體系,還是分散風險、投入一個儘管不完美,卻仍重視規則與政策協調的貨幣區塊?

這一轉變背後的深層含義是:美國可能無法再享有長期以來「超額回報」的特權。數十年來,全球投資人願意接受美債低利率、美股高估值,因為他們相信美國是全球最安全、流動性最佳且戰略地位最穩固的投資地。但當投資人必須開始為政策波動、貿易衝突與制度信任度下滑定價,他們就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來持有美國資產。

這對一個仰賴全球資本來支撐財政赤字、穩定貨幣與維繫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國家而言,是極其危險的處境。全球對美國資產的需求若持續下降,將導致融資成本提高、美元走弱,並逆轉戰後以來由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格局。投資人必須看清,現在賭上的,不只是這一季的財報或下個月的通膨數據,而是整個「美國值得信賴」的敘事根基。而一旦信心喪失,就很難再恢復,從上週的資本流向來看,全球其他國家已經在為下一階段做好準備。

美債 美元 川普 中國關稅145% 美國125% 關稅 10%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