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揮關稅大刀 學者:不影響美國與盟國安全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學者郭育仁分析,各國應對的方式不同,但美國與盟國的安全關係不會因為經貿關係惡化而有所改變,川普仍會延續前總統拜登所建立的「小多邊」安全機制。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引起國際緊張。(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課徵多少進口稅,美國就回敬約一半的關稅,分別對中國、歐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進口商品課徵34%、20%及24%對等關稅,台灣的稅率則是32%。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美國政府與川普的重點不是關稅本身,關稅只是施壓各國與美國進行談判的手段,由昨天美國所公布的關稅計算方式,可知道美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而台灣目前對美國貿易出超。

陳世民表示,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川普第一次執政時僅200億餘美元,但到去年已多達700億餘美元,成長來自於AI人工智慧發展,台積電等高科技半導體晶片出口美國占了很大一部分。

陳世民說明,對台灣而言,要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就是增加對美採購,以及如同台積電直接赴美設廠,「對台灣而言,這問題不難解決」,例如上週中油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Alaska LNG)買賣暨投資意向書,未來將向美國阿拉斯加州購買天然氣,台灣是欠缺天然氣與石油等能源的國家,未來若將向中東、非洲所購買的能源轉為對美採購,將能縮減對美貿易出超。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分析,各國對應川普的對等關稅反應會有3層等級差異,第1層級是「一定會反擊」,目前僅有中國有此傾向,可能將對美國也課徵關稅;第2層級是「有一些反擊」,例如歐盟可能採取挑特定品項加徵象徵性關稅;第3層級是採取與美國協商方式,並自行調節對美貿易模式,例如日本、韓國與台灣等國。

郭育仁解釋,雖然台灣帳面上被課徵32%關稅很高,但台灣在高科技產業輸出的最大競爭對手韓國,也被課徵26%關稅,台韓之間僅有6%的關稅差距,而台灣傳產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而中國要被課徵的總關稅將達到54%;許多台商在越南、墨西哥設廠,越南被課徵高達46%,台商的對應將會比較吃力,但這些年也有許多傳產台商開始移往墨西哥設廠,「台商會自我調整,不會等政府政策」。

郭育仁提到,雖然美國與各國的經貿關係惡化,但不會衝擊到美國與盟國的安全關係,川普現在選擇留下前總統拜登主政時所建立的「小多邊」安全架構,例如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延續,美國維吉尼亞級(Virginia-class)快速攻擊潛艦將進駐澳洲。

郭育仁進一步指出,美日韓3國上週才在韓國濟州島進行海上訓練,而美菲「肩並肩」聯合演習(Balikatan joint exercises)也將在本月舉行,將會是史上規模最大、參演國數量最多的一次。

曾任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一等諮議兼政治組組長的現任台北市議員趙怡翔談及,關鍵在於川普不是以個人喜好或不明方式來計算關稅,而是全世界都適用的公式,那台灣就有解決之道或因應方向,這也代表美國應該會隨著最新統計定期更新關稅稅率。

至於祭出對等關稅對台美關係的挑戰,趙怡翔強調,川普明顯將安全跟經貿完全切割,因此儘管提高關稅,台美仍有蓬勃外交發展,若台灣能進一步針對美國貿易赤字展開討論,確實可帶給川普團隊更多交流動能,這不會是壞事。

©中央社
川普 美國 關稅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