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潤餅」和「吃人肉、火燒山」有關!民間傳說揭:超獵奇典故
大陸中心/陳弘逸報導
▲ 潤餅的由來與春秋晉國忠臣介之推有關。(示意圖/資料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詩外傳》中有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時,途中經過曹國,隨行的人里鳧須偷走了他的糧食,導致他身無分文,餓到沒力氣走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才讓他活了下來。
春秋時期,晉國爆發了「驪姬之亂」,晉國的公子重耳不得不逃到外地避難。他的隨行臣子介子推,一路忠心耿耿地跟隨。某次重耳因為長期沒吃東西,餓到快死掉,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喝,救了他一命,這件事後來被稱為「割股奉君」。
後來,重耳終於回到晉國,當上國君,成為後來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但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介子推選擇隱居綿山,拒絕接受任何封賞。他認為自己做的是忠臣該做的事,不需要靠這些來證明。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躲起來後,親自帶人到綿山找他,但介子推始終避而不見。無奈之下,晉文公竟然下令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沒想到介子推依然不願意妥協,最終帶著母親抱著一棵柳樹,被活活燒死。
晉文公知道後,十分後悔和悲傷。他把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成了一雙木屐,天天看著它嘆氣。為了紀念這位忠臣,他在介子推的忌日下令全國禁火一天,大家只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習俗是禁火三天,只能吃冷掉的食物。因為寒食節的時間和清明節很接近,後來這個習俗慢慢和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成為現在清明節吃潤餅的由來。潤餅皮裡包著各種餡料,方便又實用,逐漸變成了祭祖和懷念先人的傳統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