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飯店都更潮!開發商買北市「這旅館」兩年轉手 現賺6500萬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大型飯店具有地段精華, 土地持分大和產權單純的優勢,因此飯店旅館交易案, 除了是同業拓展版圖商業佈局的規劃之外,也很吸引建商目光。(示意圖/翻攝自 Pixabay)
國旅降溫,飯店業出現一波易主潮?台北捷運善導寺站附近的「 群來商務旅館」屋齡已40年,今年4月時出現交易,由開發商「 長見營造」以3.25億元買下整棟5層樓旅館,值得一提的是, 該旅館在2022年時,甫由3家開發商以2.6億元買下, 僅持有不到兩年就轉手,帳面上增值6500萬元, 且備註顯示該建物具重建或重劃、都更等效益, 而該旅館目前已歇業。
台灣房屋中正加盟店店東李毅甫表示,此旅館的基地面積約80坪, 若能整合附近基地一同改建,更具開發效益, 且該旅館距離捷運善導寺站相當近,周邊商辦大樓林立, 目前此區新建案單價約在150~180萬元上下, 買方多為自住族及置產族,未來若改建為新大樓, 規劃套房或兩房的小宅產品,應該都很搶手。
▲「 群來商務旅館」屋齡已40年,過去由3家開發商以2.6億元買下, 僅持有不到兩年就以3.25億轉手,帳面上增值6500萬元。(圖/台灣房屋中正加盟店提供)
今年全台旅館改建交易案還包括桃園「晶悅國際飯店」, 該飯店2020年歇業後進行都更,2023年將建物拆除, 並在今年以附帶建照的形式,將土地以34億8萬元賣給新苑興業、 易德建設、晟宏投資、百鋐建設等4家公司, 為今年最高總價的飯店相關交易。此外,今年皇普建設以11億元, 買下桃園平鎮區汽車旅館「歐遊國際連鎖精品旅館-中壢館」, 建物2588坪、土地1366坪,單看地價每坪約80.5萬元。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大型飯店具有地段精華, 土地持分大和產權單純的優勢,因此飯店旅館交易案, 除了是同業拓展版圖商業佈局的規劃之外,也很吸引建商目光。
張旭嵐分析,對於原持有人來說,目前餐旅市場喜新厭舊, 老飯店經營不易,必須得翻修硬體,創新軟體服務來吸引客源, 但目前服務業缺工,人事成本高,老飯店要在新時代突破重圍, 經營成本可觀,再加上當初土地購入成本低,如今獲利了結, 反而可為企業下一階段的規劃,籌備資本再出發。
今年同業整併的交易也不少,新竹市屋齡已32年的「大道城飯店」 ,今年4月時易主,由同樣也是經營旅館業的「探索國際開發」, 以3.5億元買下整棟12層樓的飯店, 目前該飯店仍保留原有的名字和設備繼續經營。台北則「 天津大飯店」以4.1億元的易主,並更名為「吉緻行旅天津館」; 台南「遠悅飯店」以1.17億元成交, 新買家是旅館同業以法人名義購入,目前更名為「耀西文旅新美館」 繼續經營。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今年國際來台的旅遊人次, 比去年還多,顯示台灣的觀光旅遊持續復甦,但是旅宿業呈現「 分眾化」態勢,從高端奢華的飯店,到平價的商務旅館和青年旅舍, 服務更多元化的客層,因此價格落差也相當大。 而對旅宿經營者而言,若直接買下旅店產權,能「將租金轉為房貸」 ,不僅能節省成本,未來整棟產權單一的旅店,還能再重建開發, 兼具投資、對抗通膨的雙贏局面。
▲今年共有六件飯店交易案例。(圖表/台灣房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