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遇山難過世!被留下生者喪失殘缺感 導演痛過:尋求重新聯繫方法
記者陳穎/台北報導
▲導演羅苡珊(左)與製片陳詠雙出席《雪水消融的季節》首映會。(圖/希望影視提供)
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 是一個關於失去與面對失去的故事,由導演羅苡珊的親身經歷出發, 歷經七年的時間製作。紀錄片在24日正式舉辦台北場首映會,導演羅苡珊與製片陳詠雙共同出席, 羅苡珊導演也分享了電影即將上映的心情:「『失去』 是每個人在生命裡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普同經驗。 作為被留下的生者,如何應對喪失的殘缺不全之感, 以及自己仍身處珍愛之物已然消逝的世界上的此一事實? 這部片希望透過我、宸君與聖岳的故事,將特定的死亡與哀悼, 轉化為普遍的死亡與哀悼的實踐,並嘗試給出『面對失去』 的可能途徑,為的並非重述死亡事件當中的恐懼與孤絕, 而是尋求一種重新聯繫的方式。」
▲《雪水消融的季節》首映會吸引很多人前往觀賞。(圖/希望影視提供)
此外,首映會貴賓雲集, 新北市政府新聞局謝副局長麗蘭、國立臺灣大學洪廣冀教授、 資深監製李耀華、張鳳美、徐國倫、《老狐狸》蕭雅全導演、《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林孝謙導演、《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導演、 《金都》黃綺琳導演、《父後七日》王育麟導演、《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鄧依涵導演、《火神的眼淚》蔡銀娟導演、 《塑膠花》鄭雅之導演、《尋找湯德章》黃銘正與連楨惠導演、《 青春並不溫柔》蘇奕瑄導演、《她說》王明霞導演、《夢遊樂園》 賴國安導演、《春行》王品文導演、《小藍》李怡芳導演、《XiX i》吳璠導演以及金鐘影后黃姵嘉、金馬女配王渝萱、 北影新人王葉曉霏、潘綱大、賴澔哲、許時豪等紛紛出席觀影。
▲《雪水消融的季節》首映會分享觀後感。(圖/希望影視提供)
導演羅苡珊表示,在山難事件後隨著宸君遺願「 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而來的長遠目標, 包含了三種不同的說故事形式與實踐:「報導〈大雪過後, 歸來的人〉透過倖存者聖岳的聲音, 回應事發當下臺灣媒體對山難的負面報導;書籍《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藉由宸君留下的文字, 賦予了宸君作為逝者卻並不就此消亡的可能;紀錄片《 雪水消融的季節》以我的腳步追索事發後的事件遺緒, 直面在事件當中最深沉、難以啟齒的疼痛。」
導演羅苡珊更進一步詮釋《雪水消融的季節》片名的雙重意涵:「『 雪融』不僅是指物理上的雪融,也是心理上的的雪融。 本片從第一個雪融開始,結束於第二個雪融, 在兩層雪融間形成了從直視死亡到肯定活著的旅程。」 他進一步分享:「透過製作這部片去逼視傷逝與哀痛的這七年, 是由死到生、由遍地殷雪到冰雪消融、由倖存到活著的旅途。 我多麽盼望這樣的旅途,也是觀眾在漆黑如洞的影廳, 被森羅萬象的聲響所包覆,望著屏幕上的影像一幕幕上演、 一幕幕消逝時,也會在內心經歷的。」
▲導演羅苡珊透過《雪水消融的季節》學習面對失去。(圖/希望影視提供)
除了「面對失去」這個主題以外,《雪水消融的季節》 也希望透過角色間的情感與故事,襯托出山的不同面向, 導演羅苡珊說道:「本片既有最初對山的嚮往與天真, 也有這份天真在宸君死亡後的失落與困惑, 以及在體認到爬山的死亡可能性之後,繼續向山走去的意願。 我希望《雪水消融的季節》能帶給觀眾一種更平實的理解、 更平視的視線,來看待在山裡、在野地裡發生的死亡。 不再是將其浪漫化,更不是要妖魔化,而是去肯認這些人對於山、 對於野地,以及對於人以外的生命的熱愛。」《雪水消融的季節》9月27日在台上映。
▼【雪水消融的季節】(影片來自YouTube-希望影視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