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阿公級」橋梁中正橋!改建後新舊結構共存

記者柯佩瑄、李汶諭/台北報導

台北市橋齡超過40年的老舊橋梁共23座,其中中正橋在1937年完工,橋齡87年,是阿公級的橋樑,另外像是福林橋、成功橋也都使用過半個世紀,難免會出現裂縫或是鋼筋鏽蝕狀況,因此維護也是重要任務,根據規範,橋梁不論新舊必須兩年一次進行目視檢測,特殊橋樑若發生地震,也會拉高檢測頻率,防止老化釀禍危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柯佩瑄:「台北市最老橋樑中正橋在1937年完工,歷經拓寬、延長、改建,到現在甚至還在保留原始川端橋結構,新舊共存。」

橫跨新店溪銜接新北永和,台北中正區這座阿公級的橋樑,橋齡87歲,過去曾是台北10大危橋之首,耐震、防洪能力不足,不得不老橋翻新。

結構技師協會理事長廖茂卿:「最主要是裡面的預力或是鋼件,是不是有弱化的狀況,當然還有鋼橋,我們看到新建的鋼橋跨度特別大,是不是有生鏽。」

全台北市歷經朝代更迭的橋樑,最有歷史的是台北橋,從第一代木橋追溯到清領時期,在日治時期重建成鐵橋,到近代改為水泥橋,再改建拓寬,到如今的台北橋使用也超過30年。但要是以水泥橋橋齡來計算,包括福林橋、成功橋都使用過半個世紀,護欄撞破大洞的忠孝橋橋齡超過40年。

民眾:「橋會晃動,你只要在橋下,上面有重車過會晃動,他有用防護網,之前在重慶路那邊有落石下來。」

老橋養護更得細心,根據養護規範,橋梁不論新舊,目視檢測是兩年一次,檢查主要結構大樑或者是橋面板、橋墩柱看是否有裂縫要修理,鋼筋、鋼構鏽蝕處理等等。

北市新工處維護工程科科長羅馨宜:「針對重要的特殊橋樑,則會檢測頻率會提升為每年檢測一次,譬如說是鋼拱橋或者是斜江橋。」

除了定期檢測,像是403強震發生後,全台北也都會進行特殊事故檢測,台北市橋齡超過40的老舊橋梁共23座,確保檢修工程,才能避免讓老橋變危橋。

©三立新聞台
台北橋 忠孝橋 福和橋 成功橋 橋齡 橋樑 檢測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