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如穎/綜合報導
全民發紅包,其實在各國早有先例,來看看鄰近的亞洲國家,新加坡在2018年因為政府預算盈餘高達96億新幣,因而決定以收入區分,來發放紅利。香港在去年也睽違6年,針對符合特定條件的居民,推出「新關愛共享計劃」。至於澳門已經連續12年發放全民紅包,而且一年比一年還要多。

▲圖/翻攝自govsingapore
用逗趣廣告宣傳,紅包即將從天而降,新加坡公布2017財政年,政府預算盈餘高達96億元,在2018年把好康回饋全民。
記者:「新加坡政府因此決定,派發總額為7億元的共享增長花紅,每名21歲及以上的國人都可獲得100至300元。」

發放紅包條件以收入區分成三等級,年收入不到2萬8000新幣可以獲得6900元的SG bonus,年收超過10萬元的國民則會收到2300元紅包,不過新加坡財長強調,預算盈餘不是年年有,全民紅包也只是一次性發放。

▲圖/翻攝自news.gov.hk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018年3月):「每人可獲發一筆為數4000元的款項,如果退稅少於4000元的市民,也可獲發放差額。」

2018年3月香港宣布推出新關愛共享計劃,年滿18歲持有香港身分證,沒有領取津貼、沒有繳交薪俸稅,符合條件就能領取4000港幣,而香港早在6年前就實施過全民派錢的6000計劃,當時共發放370億元港幣,合台幣大約1579億元。

▲圖/翻攝自我係香港人

▲圖/翻攝自我係香港人
主播:「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向每名澳門永久居民發放1萬元,較去年多1000元。」

▲圖/翻攝自我係香港人
澳門人從2008年起每年都有紅包領,不分收入,1年比1年多,今年永久居民可拿到1萬元,非永久居民也有6000元,紅利來源當然就是蓬勃的博彩業,而新加坡除了政府主權基金投資外,還加上印花稅稅收,同樣透過主權基金全球投資,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產超過1兆3000億美元,想要人人有錢拿,本錢也得夠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