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剪頭髮也能「台灣感性」!不輸越式洗髮,老派理容院為何重新爆紅?

文/吳婉瑜/遠見雜誌

主打一條龍式的越式洗髮,這幾年在台灣爆紅,但你知道台灣也有本土正宗的一條龍式的理容服務嗎?位於台南的東來高級理髮廳、華谷理容院在社群爆紅,一則IG Reels觀看數最高破430萬,為何年輕人開始瘋老派理容?

東來高級理髮廳。(圖/遠見雜誌提供)
東來高級理髮廳。(圖/遠見雜誌提供)

七月平日的一天上午十點多,台南火車站不遠處的「東來高級理髮廳」陸續走進好幾位年輕人,有觀光客、有在地客,讓人誤以為是新的網美打卡店,但其實東來開業已45年,是台南老字號的理容院,不變的是老師傅的手藝和裝潢,許多第一次來的顧客都說,一走進東來最先被它全黑白色系裝潢吸引目光。

東來開業已45年,是台南老字號的理容院。(圖/遠見雜誌提供)
東來開業已45年,是台南老字號的理容院。(圖/遠見雜誌提供)

「比起快剪、髮廊,這裡氣氛復古、體驗感很強,在外面找不到!」一位年約35歲的台南人表示,東來洗髮、剪髮加敷臉只要650元,價格超「佛」。Google評價達4.5顆星、一則IG Reels體驗影片點閱超過430萬,讓東來成了打卡熱點,不只吸引年輕人打卡,後續的回頭客也多。

1970年代創立的東來曾是台南仕紳雲集場所。(圖/遠見雜誌提供)
1970年代創立的東來曾是台南仕紳雲集場所。(圖/遠見雜誌提供)

「理容天花板」風華再現 

東來老闆娘王秀蓮回憶,1970年代創立的東來曾是台南仕紳雲集場所,一週一次「理容日」是醫院院長、企業大老闆、獅子會與扶輪社成員在開會前的儀式。當年一套服務含剪髮、修面、做臉、修指甲、擦皮鞋與肩頸按摩,「擦皮鞋是一大重點,要從頭亮到腳!」在一碗鍋燒意麵55元的當時,東來的客單價650元,可以說是那時候的「理容天花板」。

隨著社會型態轉變,老顧客逐年凋零,曾經絡繹不絕的高端客群,如今只剩一成,王秀蓮說,以前師傅都是學徒制,現在沒有人要學傳統理髮了。儘管如此,東來卻在近年靠著年輕客群重現當年的光景。

華谷理容院1976年就開業了。(圖/遠見雜誌提供)
華谷理容院1976年就開業了。(圖/遠見雜誌提供)

搭上「台灣感性」舊瓶新裝 

不只是東來,另一家台南老字號「華谷理容院」也乘著這波懷舊風,悄然重生,1976年開業的華谷理容院,由第二代經營者曾敬淳接棒,從一家小規模理容院,擴張為兩層樓、自地自建的120坪營業空間,除了保留傳統「一條龍」服務,還設有按摩包廂、休息區等空間,懷舊的空間和服務不只吸引本地新客群,還有日本獨旅客特地前來朝聖,Google評價高達五顆星。

「以前客人坐下後,有人洗頭,有人修手腳指甲,是一種兩人四手的享受,」曾敬淳分享,回顧1970、80年代,正是理容院的全盛時期,華谷空間設計可見時下的流行元素:水晶吊燈、大理石桌、夾層休息區。全盛時期最多可容納25位技師,甚至有煮飯阿姨專職員工餐。當時台灣錢淹腳目,男性娛樂有限,理容院與女性的美容院相對應,是熟男講究生活品味的象徵。

隨著近期吹起的「台灣感性」,讓老派技藝滿血復活,在體驗經濟中找到重新登場的舞台。

目前華谷理容院由第二代經營者曾敬淳接棒。(圖/遠見雜誌提供)
目前華谷理容院由第二代經營者曾敬淳接棒。(圖/遠見雜誌提供)

延伸閱讀
喪禮上的一雙襪子:「不要再等永遠不會來的兒子」
赤峰街變身打卡熱點!從鐵皮屋到潮流書店,一條街三種時代風景
心經濟新商機》你躺平了嗎?被動式運動商機達205億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剪頭髮

作者簡介
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指出,創辦《遠見》的宗旨有二: 第一,是傳播國際知識,包括不同的領域、主題及人物,使中國人瞭解國際社會中的世界觀。因此,《遠見》的英文名字是:Global Views。 第二,則是要提倡遠見,期盼透過媒體的報導,能夠讓讀者揚棄個人的偏見與一己的短見,代之以爭千秋的遠見。這就是取名為《遠見》的原因。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94要客訴】2025.08.18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